印度莫臥兒王朝時代(1526~1858)的伊斯蘭建築。集中分佈於莫臥兒帝國都城德裡、阿格拉與陪都拉合爾(今屬巴基斯坦)等地。建築形式主要包括城堡、宮殿、清真寺、陵墓等,一般以尖拱門、尖塔、大圓頂穹窿、小圓頂涼亭等建築構件的組合為特徵。建築材料主要採用印度特產的紅砂石和白色大理石,這使莫臥兒建築堂皇的外觀與堅固的程度都超過中亞的彩釉瓷磚建築。建築風格主要吸收瞭伊朗伊斯蘭建築的影響,同時融合瞭印度傳統建築的因素,形成瞭一種既簡潔明快又裝飾富麗的莫臥兒風格,代表表著印度伊斯蘭教美術的最大成就。

胡馬雍陵

  草創時期 莫臥兒王朝的開國皇帝巴伯爾(1526~1531在位)和第2代皇帝胡馬雍(1531~1556在位)時代是莫臥兒建築的草創時期。這兩代皇帝戎馬倥傯,建築較少。1526年巴佈爾在旁遮普的巴尼伯德和德裡東部的桑珀爾所建的清真寺,明顯帶有波斯、土耳其的影響。胡馬雍曾在德裡附近修建城堡,現已蕩然無存。胡馬雍時代篡位的舍爾沙的陵墓(1540)建於比哈爾的薩薩拉姆,是莫臥兒建築走向混合風格的起點。

  興盛時期 莫臥兒王朝的實際締造者第3代皇帝阿克巴(1556~1605在位)時代是莫臥兒建築的興盛時期。阿克巴是雄才大略的開明君主,熱衷於建築,他推行伊斯蘭教與印度教文化融合的政策,此期的建築便是伊斯蘭建築與印度傳統建築融合的產物。

  莫臥充王朝建築材料以紅砂石為主。建築風格雄渾崇高、剛健粗豪,富有巨人的氣魄和男性的壯美。德裡附近雄偉的胡馬雍陵(1565)是莫臥兒建築的裡程碑。胡馬雍陵沿襲波斯清真寺格局的八角形平面設計和雙重圓頂結構,提供瞭泰姬陵的雛形。1565年阿克巴開始興建莫臥兒都城阿格拉城堡,因城墻以紅砂石築造亦稱紅堡。城堡內共建有500餘座孟加拉和古吉拉特式的紅砂石宮闕樓閣,現存的德裡門和賈汗季宮顯示出阿克巴時代雄奇的混合風格。阿克巴興修的拉合爾城堡(1575)和阿拉哈巴德城堡(1583)也類似阿格拉城堡。阿格拉附近的法特普爾·西克裡城堡(1570~1586)是阿克巴敕建的莫臥兒新都城(後因缺水而廢棄),被公認為伊斯蘭建築與印度傳統建築融合的最佳范例。城堡南側的傑米清真寺設計仿照麥加的聖寺。清真寺庭院正面巍峨的凱旋門──佈蘭德門,融合瞭波斯式的典麗明凈與印度式的渾厚奇拔,開啟瞭莫臥兒建築的一代雄風。城堡內部的五層宮(土耳其蘇丹宮)、樞密殿等宮殿,雜糅著波斯、土耳其的伊斯蘭建築與印度傳統的印度教、耆那教、佛教建築的因素。聖者薩利姆·希什蒂的大理石陵墓甚至雕有中國式的屋簷鬥拱。

阿克巴陵大門

  過渡時期 第4代皇帝賈汗季(1605~1627在位)時代是莫臥兒建築的過渡時期。賈汗季迷戀細密畫遠甚於建築。此期的建築雖比前代遜色,卻也起到瞭承先啟後的作用。建築材料逐漸從紅砂石轉變為白色大理石。建築風格逐漸從前代的雄渾崇高趨向於後代的典雅優美。阿格拉附近悉坎德拉的阿克巴陵(1605~1613)雖不及胡馬雍陵雄偉,但依然保持著阿克巴時代的剛健遺風。紅砂石與白色大理石鑲砌的優美高大的墓門透露出風格演變的跡象。阿格拉近郊賈汗季的嶽父伊蒂馬德·烏德·道拉之墓(1626),是從前代的崇高風格向後代的優美風格過渡的重要環節。白色大理石墓室兩側的透雕花窗配殿和塔亭有如鏤空的象牙雕刻,成為泰姬陵的直接先導。皇後奴爾·賈汗在拉合爾郊外督造的賈汗季陵(1627)花園十分幽美。

  黃金時代 第5代皇帝沙·賈汗(1627~1658在位)時代是莫臥兒建築的黃金時代。沙·賈汗審美趣味高雅精致,酷愛建築,在阿格拉、德裡、拉合爾、喀佈爾、克什米爾、阿傑梅爾、艾哈邁達巴德等地大事營造宮館苑囿,窮極壯麗,共耗資數億盧比。建築材料以白色大理石為主。建築風格已從阿克巴時代男性式的雄渾崇高演變為女性式的典雅優美,基調清純洗練、雍容華貴,臻於完美和諧的理想境界。1627年沙·賈汗開始改建增修阿格拉城堡的宮殿,大量拆除舊有的紅砂石建築,代之以白色大理石的樓臺涼亭,並鑲嵌金銀寶石花紋,代表作有勤政殿、樞密殿、素馨樓、彩宮(鏡宮)等,純白大理石的珍珠清真寺尤為清新淡雅。1638年沙·賈汗遷都德裡,開始興修德裡紅堡(1638~1648)。德裡紅堡的城墻以紅砂石築造,宮殿多系白色大理石結構,勤政殿、樞密殿、彩宮、後宮、八角塔、噴泉浴室等與阿格拉的宮殿同樣華美,樞密殿鑲金嵌玉的連拱門柱廊和墻壁天花板格外富麗堂皇,殿中央的大理石高臺上曾安置鑲滿紅寶石、翡翠、珍珠、鉆石的孔雀寶座,價值2億盧比。沙·賈汗敕建的德裡傑米清真寺(1644~1658)是印度最大的清真寺,中庭110米見方,西側禮拜堂屋頂有3個白色大理石圓頂,兩端聳立的尖塔高達43米,規模宏偉,裝飾豪華。沙·賈汗還擴建瞭拉合爾城堡,在拉合爾修建瞭瓦茲爾汗清真寺(1634)、舍利默爾庭園(1637)等著名建築。沙·賈汗時代最著名的代表作是阿格拉郊外的泰姬陵(1631~1653)。泰姬陵標志著莫臥兒建築藝術的頂點。

伊蒂馬德·烏德·道拉墓

  衰落時期 第6代皇帝奧朗則佈(1658~1707在位)時代是莫臥兒建築的衰落時期。奧朗則佈狂熱信奉伊斯蘭教,排斥異教,漠視藝術,建築既少且差,風格簡素而刻板,流於模仿。奧朗則佈在德裡紅堡內修建的珍珠清真寺(1662)尚不失前代的優美格調。拉合爾的巴德沙希清真寺(1658~1674)是奧朗則佈時代最壯觀的建築,設計卻毫無創新。奧朗則佈在德幹的奧朗伽巴德為他的皇後修建的拉比亞·伊·道蘭陵(1678),設計顯然受泰姬陵的啟示,但缺乏泰姬陵的宏大規模與華麗裝潢。奧朗則佈以後莫臥兒王朝日趨瓦解,莫臥兒建築也日漸銷歇。

  

參考書目

 P.Brown, Indiɑn Architecture (Islɑmic Period),Sixth Reprint,D.B. Taraporevala Sons & Co.Private Ltd.,Bombay,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