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瑜

  中國電影編劇、導演。原籍四川省自貢市,1900年3月生於重慶,卒於1990年7月11日。原名孫成璵。1923年清華大學畢業後,公費到美國留學。先在威斯康星大學學習文學戲劇,後在哥倫比亞大學夜校選修電影編劇和導演,又在紐約攝攝影學院學習電影攝影、洗印、剪接。他是中國最早在國外經過專門學習的電影工作者。1926年回國,先後在上海長城畫片公司和民新影片公司編導影片《漁叉怪俠》(1928)和《風流劍客》(1929)。進入30年代,受進步思想影響,在聯華影業公司導演的《故都春夢》(1930)和《野草閑花》(1930),從不同側面觸及社會時弊,具有反封建的思想內容,藝術上也日趨成熟。影片上映後,引起觀眾的註意,為中國銀幕帶來瞭清新的氣息。1932年後,隨著左翼文化運動的開展和蘇聯影片的公映,使孫瑜的思想發生大的變化,形成他電影創作的新時期。他在“九一八”後編寫,並在“一二八”炮火中拍攝瞭《野玫瑰》(1932),與蔡楚生、史東山等人合作編導《共赴國難》(1932),自己又編導《火山情血》(1932)、《天明》(1933)和《小玩意》(1933)。1934年,以築路工人生活為題材創作瞭《大路》(見彩圖),影片表達瞭鮮明的反帝反封建的主題思想,格調樂觀、昂揚、結構嚴謹,表現出新穎活潑、開朗明快、時代感強的藝術特色,成為他的代表作。

《大路》(1934,孫瑜導演) 聯華影業公司

《野玫瑰》劇照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孫瑜轉移到重慶,曾為中央電影攝影場和中國電影制片廠編導瞭《長空萬裡》(1940)和《火的洗禮》(1941)。1945年,赴美國考察。1948年回國進上海昆侖影業公司。1949年籌備拍攝《武訓傳》,完成於解放後,1951年上映,很快引起文化教育界廣泛討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孫瑜任上海電影制片廠導演,創作瞭《乘風破浪》(1957)、《魯班的傳說》(1958)和戲曲藝術片《秦娘美》(1960)。曾任中國電影工作者協會、中國電影傢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文聯委員。1981年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孫瑜電影劇本選集》,1987年出版瞭回憶錄《銀海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