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畫傢。1826年4月6日生於巴黎,1898年4月18日卒於同地。父親為建築師,母親為音樂傢。青年時期曾隨F.皮科和T.夏斯裏奧學畫。1853年最初參加沙龍展出。1857~1859年到義大利遊覽,臨摹文藝復興時代名傢作品達數百件之多,並結識E.德加和P.皮維斯·德夏瓦納。當他回國後於1864年在巴黎沙龍展出油畫《俄狄浦斯與斯芬克斯》時,已經顯示出獨特的風格。畫面上色彩豐富,藝術語言具有象徵性。1865年他的寓意性油畫《年輕人與死》問世,人們認為這是一幅懷懷念自己的老師和摯友夏斯裡奧的作品。70年代,在他創作的許多以神話和聖經為題材的油畫中,以刻畫莎樂美形象的作品最為引人註目,如《莎樂美之舞》(1876)。它們顯示出莫羅的藝術具有真實、崇高和某些神秘的特色。在莫羅的創作中,其他女性的形象,如海倫、麗達等,也占有相當的比重。80年代,他還為J.de拉封丹的寓言故事創作插圖連作。這些用水彩技法制作的小幅作品,筆觸流暢,造型精確,畫面透亮,富於光的效果。

《莎樂美之舞》

  1888年莫羅進入巴黎美術學校任教,在10年的教學生涯中,他培養出一批非常有才能的畫傢,如H.馬蒂斯、F.馬爾克、G.魯奧等人,他們都是野獸主義的主將。莫羅的教學既註意引導學生學習傳統,學習寫實基本功,又註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方法是比較成功的。

  莫羅晚期常常用強烈的筆觸或刮刀來塗抹,不太註意物體表面的完整,但形象的整體感卻很強。由於莫羅在寫實的技法中表現象征性的理念,曾有傳統和現代兩種因素,被人們稱為西方現代藝術發展史上過渡性的人物。

  莫羅曾在遺囑中宣佈把所有作品捐贈給法國政府。1903年,他在巴黎的故居被改成莫羅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