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代及清前期流行的傢俱。傢俱的格式和發展,與人們的日常起居有著密切的關係。唐代以前,人們大都席地而坐,或坐於床、榻之上。因此,傢俱的格式受限於這一生活特徵,普遍低矮,且種類欠完備。到瞭唐代,漸漸出現垂足而坐,即坐於高椅之上。至宋已基本流行垂足而坐。因此,使傢俱的格式產生瞭極大的變化。明顯的特徵是,傢俱由矮變高,一些適合席地而坐的低矮傢俱消失瞭,而適應新的生活習慣的一大批高腳的桌、椅及各種櫃櫥、架子等陸續出現。至南宋時,各種類型的傢俱格式已基本完備。到瞭瞭明代隨著城鄉生活的繁榮和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及開放海禁,從海外輸入大量優質木材,使得傢具生產及其品種格式、加工工藝、裝飾手段等,均超過以往各代,成為中國古代傢具生產的最興盛時期。

  明代傢具繼承宋代傳統,形成獨特的格式。其傢具多取材於海外進口或南方出產的質地堅硬,紋理密致,色澤幽潤沉著,花紋華美的優質木材。主要有:黃花梨木、紫檀、木、鐵力木、櫸木、紅木等,同時也采用一些木質輕松,紋理細直的木材,如桐木、楸木、楠木等。明式傢具種類繁多,按其使用功能的不同,大致可分為:①椅凳類,有杌凳、坐墩、交杌、長凳、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及帝王的寶座等;②桌案類,有炕(床)桌、炕(床)幾、炕(床)案、香幾、酒桌、半桌、方桌、條幾、條桌、條案及書畫桌案等;③床榻類,有榻、羅漢床、架子床等;④櫃架類,有擺設古玩瓷器、書籍的架格、衣架、面盆架及亮格櫃、圓角櫃、方角櫃等;⑤屏風類,有單扇、復扇之分;前者帶有底座,又稱插屏式座屏風,後者又分三扇、四扇、五扇等不同形式,可以折疊或伸展,使用方便靈活,又稱圍屏,其上常用手繪或雕刻、鑲嵌等手法,裝飾山水、人物、花鳥及題字等形象;⑥其他,如各種櫥子、箱、提盒、都承盤、鏡臺、燈臺、官皮箱及純用於觀賞性的微型傢具。

扶手椅

  中國古代傢具的造型構成及構件的相互連結,一般采用榫卯形式。明式傢具因采用優質硬木,所以工匠們在處理榫卯時能按自己的意圖及不同類型傢具的要求,自由靈活地加工出來。因此,明式傢具的榫卯作工精密巧妙,既是連結固定傢具構件的媒介,又對其造型變化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所使用的榫卯形式主要有:龍鳳榫加穿帶、攢邊打槽裝板、楔釘榫、抱肩榫、霸王桭、夾頭榫、擇肩榫、走馬銷等。明式傢具的裝飾手法也頗為考究,運用多種手段來裝潢傢具的正面及邊、角等:①利用木材本身的紋理,制作時將花紋最好的木材用於傢的主要部位,並作精心加工;②使用寬窄、粗細、長短、深淺、凹凸及平面等各種不同的腳線,來增加傢具表面的線條變化,取得和諧統一,變幻多端的效果;③用攢接鬥簇的方法,拼接或鬥簇成不同的圖案花紋,以增強傢具的裝飾性;④雕刻,有浮雕、透雕、圓雕及線刻等,有時幾種方法相互使用;⑤鑲嵌,用不同於傢具本色的各種材料,鑲嵌出不同的圖案紋樣,或山水、人物等畫面,分木嵌、象牙嵌、螺鈿嵌及百寶嵌等;⑥其他附屬構件,有鑲入凳椅、桌案及櫃門、屏風上的各種花紋斑斕、豐富多變的大理石,有金銀的銅、鐵片拉手、合葉等。

  明式傢具造型簡練、大方、淳樸,紋飾單純、明快、清新、典雅,不以繁縟為工,註重實用。其格式因產地的不同,又有蘇式、廣式和京式之分,其中以蘇式為主要格式。現故宮博物院藏有大量明式傢具。

  

參考書目

 王世襄:《明式傢具珍賞》,文物出版社,北京,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