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代書法理論著作。楊慎著。楊慎,字用修,號升庵,新都(今四川新都縣)人。正德六年(1511)進士,嘉靖初年以翰林修撰謫戍滇南,流放終身。楊慎擅長詩文、詞曲,著作豐富,對明、清以來學術、文藝有過較大的影響。

  《墨池瑣錄》4卷,是以筆記形式論書法的著作。此書編輯體例不甚統一,後2卷每條均有標題,前2卷則無。其論述書法,有的是采述前人成說,有的是楊慎自己的理論。楊慎論書,以鍾繇、王羲之為典型,強調“王降而為霸,聖傳而為賢””,表現出崇尚鍾、王,而貶斥其他書傢的思想。

  比較突出的,是楊慎對顏真卿、柳公權、米芾等人的貶抑,以及對趙孟咾的竭力推崇。他認為自趙孟咾出,一洗顏、柳之病,右軍(王羲之)之後,一人而已。對明代書法,作者充分肯定宋克,對解縉、張弼的草書則嚴加批評。楊慎在書中對“飛白書”的辨說,以及分辨“名書”和“法書”兩者之間的區別,亦表現出他獨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