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尼亞詩人、小說傢、政論傢。鄉村神父傢庭出身。少年時期曾在梯弗裏斯求學。1892年開始發表作品。次年起專門從事文學創作,堅持現實主義的文學觀點,認為隻有反映“民族的精神、痛苦、歡樂、習俗”的文學才是真正屬於人民的文學。他的重要作品有長詩《洛列齊·薩科》(1890)、《馬羅》(1892)、《阿列克》、《阿奴什》(1892)、《佔領特穆克要塞》(1905)、《永恆的鬥爭》、《梅格裏》以及短篇小說、寓言、故事等。1902年還重新改寫瞭亞美尼亞的古代史詩《薩遜的的大衛》,在藝術上獲得很大的成功。他一生在創作中反對封建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熱情反映勞動農民的生活,譴責貪婪的富人和高利貸者。他熱烈地迎接十月革命,革命後在團結亞美尼亞作傢和藝術傢方面起瞭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