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作傢。北寧省慈山縣人。幼時攻讀漢文和法文。17歲開始參加印度支那共產黨所領導的革命活動,1941年越盟陣線成立後,他是文化救國會的創建人之一。全國準備總反攻階段,參加全國國民代表大會。越南人民政權成立後,1946年當選為越南第一屆國會代表,並在越南文化協會和文藝協會等組織中任職。越南和平恢復之後,任越蘇友好協會和越南作傢協會的執行委員。1942至1945年間,當越南處於法國和日本雙重黑暗統治下的時期,他創作瞭一些借古喻今、以歷史事件為題材的小說和劇本,,如暴露封建帝王腐朽生活的《龍池夜會》;寫一個與人民為敵的藝人終於遭受人民懲罰的《武如蘇》;反映陳朝抵抗外族侵略的《安思》等。八月革命成功後,1946年寫成劇本《北山》,歌頌北山人民的起義事件。1948年完成劇本《留下來的人》,塑造瞭抗戰初期與首都共存亡的戰士們的形象。1950年寫成的《高諒紀事》,是作者在抗戰期間隨軍生活的紀實。後寫出瞭以土地革命為題材的長篇小說《阿陸哥》。1958年以後的作品有中篇小說《四年後》

  阮輝想熱心於兒童文學,曾參加金童出版社的創辦工作,並寫瞭不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