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哲學傢柏拉圖創建的學派。柏拉圖於西元前385年左右,在雅典西北郊原祭祀古代英雄阿卡德米的運動場建立瞭宗教學術團體或學校。它通過數學、天文學、音樂理論和哲學的訓練,為當時希臘城邦培養治國人才。柏拉圖的直接繼承者們,在研究哲學的同時,在數學和天文學方面作出瞭重大貢獻,形成學園派。

  學園派的發展經歷瞭老、中、新三個時期。柏拉圖去世後,學園相繼由斯彪西波克塞塞諾格拉底領導。斯彪西波從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數的理論中發現,“一”是萬物的本原,從“一”中導出數、大小和靈魂。認為神是到處存在的,是統治萬物的生命力。克塞諾格拉底把全部存在分成三個領域:可感的、可知的以及這兩者的混合;它們依次與認識中的感覺、理智、意見相對應。中期學園派的奠基人是阿爾克西勞(約前315~前241)。他把蘇格拉底的“自知其無知”推到極端:“我甚至不知道我是否知道或不知道。”他還通過對斯多阿學派的“理解論”的批評,否認瞭任何知識的可能性,認為“要是理解根本就不存在,那麼萬物也就是不可理解的”,促使學園派向懷疑論發展。新學園派的奠基人是卡爾內亞德(約前213~前128)。他進一步論證瞭溫和的懷疑論,提出瞭可能性理論。他承認人的知覺中有不同等級的清晰性,其中某種知覺能夠給人帶來確信。到5世紀,在普洛克洛(約411~485)的領導下,學園派成為新柏拉圖主義的中心。直到529年,這一學派和其他異教的學校或學術團體被查士丁尼一世下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