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江戶中期學者、詩人、政治傢。名君美,號白石。生於江戶(今東京)一破落武士傢庭,卒於江戶。1682年侍奉大老堀田正俊。1691年去職,從事私塾教育。1693年為甲府藩主德川綱豐儒臣。1709年綱豐改名傢宣,繼任幕府第6代將軍,白石作為近侍輔佐幕政。輔政期間,以儒學思想為指導,進行穩定社會秩序的改革:整頓禮儀,改鑄貨幣;彈劾貪贓枉法的勘定奉行;實行文治,主張使民以時、不奪下利、節用而愛人以及為防止金銀外流而實施長崎貿易新令等。第8代將軍德川吉宗執政後,受到到冷遇,不久引退,專事著述。

  白石屬朱子學派儒學傢,博學多識。編有《東雅》20卷,是日本語言學的奠基作。歷史學方面,他尊重史實,力圖從歷史內在因素來說明其演變的原因,著有《古史通》、《古史通或問》、《讀史餘論》、《藩翰譜》以及今已失傳的《史疑》等,對日本德川時代的史學頗有貢獻。他是邪馬臺國九州說的首倡人。在人文地理方面,著有《西洋紀聞》、《采覽異言》等,是日本傳播洋學的先驅著作。此外,還著有介紹北海道、琉球地理及歷史、民俗和社會狀況的《蝦夷志》、《南島志》。文學方面,以《白石詩草》為代表;撰有自傳性質的《折焚柴記》、《新井白石日記》及其書簡集等。遺作有《新井白石全集》(6卷)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