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美國D.羅默和R.E.盧卡斯為代表的經濟學傢提出的一套將經濟增長的源泉完全內生化的經濟增長理論。它與新古典增長理論一樣,認為經濟增長源於資本、勞動和技術,不同的是新古典增長理論認為技術是外生的,與投入的資本和勞動數量無關,而新經濟增長理論認為,如果將新古典增長理論中的資本概念擴展為包括人力資本、知識和公共基礎設施在內的廣義資本概念,那麼人力資本的投入、知識的多少和公共設施等的好壞將直接決定生產的技術,此時技技術就相應變成瞭內生變量,並完全內生化經濟增長的源泉,因此又稱新經濟增長理論為內生經濟增長理論。技術內生化的新經濟增長理論對21世紀初的各國之間存在的增長率的差異、國際資本的流動等許多世界范圍內的經濟現象提供瞭更為合理的解釋,對各國政府提供瞭實現經濟快速增長的政策新思路。

  新經濟增長理論的主要貢獻在於:①將技術內生化。認為知識就如資本一樣是生產要素,它是內生的,源於廠商極大化的投資決策的努力。知識和技術可以提高投資的收益,具有遞增的邊際生產率。投資和知識積累之間存在一個相互刺激的良性循環,投資的持續增長可以持續地提高一國的長期增長率,而這是傳統增長理論所不可接受的。傳統理論認為,如果沒有外在的技術進步,各國經濟增長將存在一個趨同的現象。②認為一個國傢的經濟增長主要取決於它的知識積累、技術進步和人力資本的水平。在新經濟增長理論中,知識、技術和人力資本高的國傢其經濟增長和收入水平就高,反之亦然。由此可見,21世紀初的世界經濟增長中的各國的經濟增長和人均收入差距越來越大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各國在知識、技術和人力資本積累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別。進一步的,由於發達國傢知識和人力資本積累豐富,資本利潤不但不會遞減而且還保持不變或者有所提高,這就不僅吸引瞭發達國傢已輸出的資本回流,而且吸引瞭大量的發展中國傢的資本,從而引起國際資本的由發展中國傢流向發達國傢的現象。③認為對外開放和參與國際貿易可以產生一種“溢出效應”。這一理論指出,國際貿易的新原則應當從“比較成本優勢”或“資源優勢”原理轉變為“技術或人力資本優勢”原則,強調國與國之間對外貿易不僅可以增加世界貿易總量,而且可以加速世界先進科學技術、知識和人力資本在世界范圍內的傳遞,使貿易各國的知識、技術和人力資本水平得到提高。④強調勞動分工和專業化經濟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這一理論認為勞動分工和專業化可以使勞動和原材料的利用更有效率。如果交易的效率提高,均衡的分工水平會上升,而這反過來會擴大交易規模,進而又提高交易效率,而交易效率的提高又會進一步的提高均衡的分工水平,這是一個不可逆的增長過程,由此新經濟增長理論從微觀生產出發,基於專業化經濟的內生勞動分工研究,對經濟增長提供瞭一個微觀解釋。⑤總結出瞭一套維持長期增長的政策。如支持教育,刺激對物質資本的投資、保護知識產權、支持研究和開發工作,實行有利於新思想形成並在世界范圍內傳遞的貿易政策,以及避免政府對市場的扭曲等。

  

推薦書目

 鄒薇. 宏觀經濟學.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