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瞭環形磁場效應後等離子體的經典輸運理論。環形裝置中由於存在旋轉變換,磁力線呈螺旋狀,帶電粒子的運動更為複雜。螺旋磁場的磁力線順序穿過環的內側(此處縱向與角向磁場都強)和環的外側(此處縱向與角向磁場都弱)。沿磁力線看,總磁場的位形等效於磁鏡位形。帶電粒子中速度方向與磁力線的夾角足夠大的粒子,會被這等效磁鏡約束而不能沿磁力線運行,通過環內側強磁場區被反射回弱磁場區而往返運動,形成類似香蕉形狀的軌道(這些粒子稱為俘獲粒子或香蕉粒子);隻有速度方向與磁力線的夾夾角較小的粒子,才能沿磁力線運行,通過磁場環內側強磁場區(這些粒子稱為通行粒子,見托卡馬克)。由於香蕉粒子的存在,它們相互碰撞後可以偏離遠比一個回旋半徑要大。

  由於環形磁場的影響,等離子體按照帶電粒子的碰撞頻率可分為3個區域:流體區、俘獲粒子區(香蕉粒子區)和介於兩者之間的過渡區,即平臺區。流體區稱為普費爾施–施呂特區,相應地區中等離子體橫越磁場的擴散稱為普費爾施–施呂特擴散。此區域中等離子體碰撞頻率很高,橫越磁場的擴散因環形磁場影響而顯著增加。等離子體在以上3個區域中的橫越磁場方向的輸運系數都比經典輸運系數要大很多倍(約一個數量級)。在香蕉區和平臺區中,徑向擴散流在角向磁場作用下產生環向洛倫茲力,電子和離子因電荷符號的不同,所受到的洛倫茲力方向相反,因此引起環向電流,稱為靴帶電流。原則上,可利用這種靴帶電流產生維持平衡所需的角向場,使托卡馬克裝置在穩態條件下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