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文學刊物。月刊。1932年5月創刊於上海,現代書局發行。前兩卷由施蟄存編輯,第3卷起由施蟄存、杜衡合編。6卷1期出版後,改由汪馥泉接編。1935年5月出至6卷4期,因現代書局關閉而停刊。

  在20世紀30年代激烈複雜的鬥爭中,《現代》曾經採取比較超脫的中間路線。《創刊宣言》說:“本志並不預備造成任何一種文學上的思潮,主義,或黨派”;“本志所載的文章”,以“文學作品品的本身價值”為標準。許多不同傾向的作傢都在這個刊物上發表過創作或論文。

《現代》創刊號

  它曾以顯著地位發表過一批具有現代派特點或傾向的作品,促進瞭中國現代派的形成。劉吶鷗、穆時英的新感覺派小說以及施蟄存按精神分析學所寫的心理小說也都在這個刊物上發表。在詩歌方面,《現代》不僅刊出戴望舒、李金髪等人的現代派詩作,編者施蟄存自己還創作瞭一組《意象抒情詩》。戴望舒的《論詩零札》、施蟄存的《又關於本刊的詩》,都表明瞭他們現代派的詩歌主張。《現代》上介紹的外國作傢也以現代派居多。

  《現代》有計劃地發表過一批有關新文學社團與作傢的重要史料。此外,它還刊發過許多論爭文章,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文藝自由問題論辯”,主要就是在《現代》雜志上進行的。在1932年一·二八抗戰後上海出版界一度比較沉寂蕭條的情況下,《現代》雜志發揮瞭重要的作用,在文學界產生過較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