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宋哲學傢張載關於人性論的重要命題。《拾遺·性理拾遺》:“心,統性情者也。有形則有體,有性則有情。發於性則見於情,發於情則見於色,以類而應也。”這個命題說明瞭心、性、情三者的關係。性指人的本性;情來源於性,是性的外在表現;心是總括性情與知覺而言的。朱熹發揮瞭張載“心統性情”的思想,使之成為理學人性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朱熹解釋說:“統,猶兼也。心統性情,性情皆因心而後見,心是體,發於外謂之用。”心有體有用,心之體是性,心之用是情,性情皆由心中發出。他強調心心的“統”的功用,“統如統兵之統,言有以主之也”。心有主宰性情的含義。明清之際的王夫之認為:“心統性情,統字隻作兼字看。其不言兼而言統者,性情有先後之序,而非並立者也”。統還具有兼的意義,之所以講統,是因心、性、情有先後的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