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形綱蠍目(Scorpionida)動物的統稱。世界上有6科約600種。中國約15種。體分頭胸部和腹部,其中腹部又分成前腹部和後腹部。前腹部和頭胸部較寬並緊密相連,可合稱軀幹,後腹部窄長,可稱作“尾”,末端還有一袋形尾節,尾節末端為一彎鉤狀毒針。

東亞鉗蠍

  形態 大多數體長3~9厘米。中國最常見的是東亞鉗蠍。雌蠍約長5.2厘米,雄蠍4.8厘米。最小的中東小鉗蠍僅1.3厘米;最大的非洲波蠍可達18厘米。滅絕的石炭紀的蠍長44~86厘米。

  頭胸部短寬,近四邊形,背面由1塊堅硬的背甲包圍。背甲上密佈突起或縱脊。腹面大部分為足的基節遮住,胸板很小。頭胸部由6節組成,仍保留6對附肢:1對螯肢、1對觸肢和4對步足。螯肢小,位於背甲前緣的前方。觸肢十分強大,著生於背甲前緣的兩側,既可捕食,又可禦敵。觸肢分6節:基節、轉節、腿節、脛節、掌節(有一不動指,又稱上鉗指)和可動指(下鉗指)。步足分7節:基節、轉節、腿節、膝節、脛節、跗節和前跗節,末端有2爪。4對步足的基節互相密接,形成頭胸部的大部分腹壁。

  前腹部一般分7節,各節短寬。背面有堅硬的背板。腹面在胸板後方有2片生殖口蓋,打開後可見一個多皺襞的生殖孔。生殖口蓋後方有一橫孔,功能不詳。

  後腹部(“尾部”)由5個圓柱形節組成,窄而長。鉗蠍的各節背中線有一凹溝,背板與腹板合成1個幾丁質的環,節上一般有縱行的齒脊多條。第5節之後為一袋狀尾節,內有1對白色毒腺,外面各包一層肌肉。毒腺通出細管,兩管分別開口於毒針近末端上部的兩側。肛門開口於第5節腹面後緣的節間膜上。

  生活習性 蠍完全為肉食性,取食無脊椎動物,如蜘蛛、蟋蟀、小蜈蚣、多種昆蟲的幼蟲和若蟲。它靠觸肢上的聽毛或跗節毛和縫感覺器發現獵物的位置。沙漠蠍能夠確定穴居50厘米深的蜚蠊。蠍取食時,用觸肢將捕獲物夾住,後腹部(蠍尾)舉起,彎向身體前方,用毒針螫刺。毒腺外面的肌肉收縮,毒液即自毒針的開孔流出。大多數蠍的毒素足以殺死昆蟲,但對人無致命危險,隻引起灼燒樣的劇烈疼痛。蠍用螯肢把食物慢慢撕開,先吸食捕獲物的體液,再吐出消化液,將其組織於體外消化後再吸入,進食的速度很慢。

  蠍有求偶行為。東亞鉗蠍雄性多在6~7月間尋找雌性。找到以後,用觸肢拉著雌蠍到僻靜的處所。然後,雄蠍觸肢的鉗夾著雌蠍的鉗,兩蠍頭對頭,拖來拖去。求偶行為可持續數小時,甚至數天。然後,雄蠍從生殖孔排出精莢粘於地上,把雌蠍拉過來,使精莢的遊離端與雌孔相接觸。遊離端有一杠桿裝置,因受雌體生殖區的壓力而釋出精塊。雌蠍接納精子後,可連續產仔3~5年。

  蠍卵胎生或胎生。卵胎生種類的卵大,為端黃卵,行不全卵裂,在卵巢管腔內發育。胎生種類的卵幾乎無卵黃,行完全均等卵裂。南方鏈蠍的卵在卵巢的盲管內發育。胚胎在盲管的端部,此處再延伸出一管,其終端是一簇吸收細胞,緊靠著消化系的盲囊,吸收養料順管傳送給胚胎,有點像哺乳動物的臍帶。發育經歷數月甚至1年多。幼蠍6~90個不等,因種類而異。幼蠍產出後立即爬上母背,脫一次皮後,陸續離開母蠍獨立生活。

  東亞鉗蠍約在7~8月間產仔。產仔前,母蠍尋找一合適的場所,兩櫛狀器向左右展開,從生殖孔陸續產出。幼蠍外包白色黏液,米粒狀。數分鐘後,幼蠍的尾和附肢從黏液中伸展開,順母蠍的附肢爬上母背。每胎產15~35隻幼蠍。初產幼蠍長約1厘米,色乳白,僅眼丘黑色;體和附肢上的齒、突起和爪都尚未長成;在母背上不吃任何食物。5天後脫皮成2齡蠍,體長達1.5厘米以上,仍生活於母背。約1周後脫離母體營獨立生活。共經5次脫皮(6齡蠍),到第3年才變為成蠍,但到第4年秋天才能繁殖。從出生到繁殖約需3年時間,大致可以連續繁殖5年,其壽命達8年。

  生態和經濟意義 蠍大多生活於片狀巖雜以泥土的山坡,這些地方不幹不濕,植被稀疏,有些草和灌木。在樹木成林、雜草叢生、過於潮濕、無石土山或無土石山,以及螞蟻多的地方,蠍少或無。它們居住在天然的縫隙或洞穴內,但也能用前3對步足挖洞。東亞鉗蠍一般在11月上旬入蟄,翌年4月中下旬出蟄。全年活動期6個多月。晝伏夜出,多在日落後至半夜間出來活動,但必須是溫暖無風、地面幹燥的夜晚。在35℃以內有明顯的趨溫性,在10℃以下進入冬眠。視覺遲鈍。行走時,尾平展,僅尾節向上卷起。靜止時,整個尾部卷起,尾節折疊於前體部第5節的背面,毒針前端指向前方。受驚嚇時,尾部使勁向後彈,作刺吻狀。沙漠蠍能適應極幹旱的環境,有許多營穴居生活,致死溫度高達45~47℃。水分自體表蒸發量較低,在25℃時,每小時僅損失0.01%的水。有的蠍不時從地面上抬起身體,使體下空氣流動,避免體溫過分升高和幹燥。在中國,從內蒙古到福建,都有東亞鉗蠍分佈。蠍可入中藥,叫全蠍全蟲,主要產區是河南和山東。人被東亞鉗蠍螫以後僅發生劇痛,即或腫脹或發燒,1~2日便可消失。但北非的蜂蠍和墨西哥的刺蠍能致人死命。在墨西哥北部的杜蘭戈,1890~1931年間共螫死1 719人。北撒哈拉的撒哈拉蜂蠍與眼鏡蛇的毒力相當,能在7秒鐘內毒死一條狗。

  進化 蠍是最古老的陸生節肢動物。蠍的化石可追溯到志留紀。但志留紀和泥盆紀的蠍是水生的,有鰓,跗節無爪,陸生蠍出現於石炭紀。

  蠍的外形與肢口綱中已滅絕的廣鰭亞綱的種類近似,都有1個頭胸部,分7節的前腹部和6節的後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