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場為導向,使經營者取得較高經濟效益,並能保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農業。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農產品供給逐漸由短缺轉向總量基本平衡、豐年有餘,糧食、生豬、水果、禽蛋、水產品等傳統農產品普遍供大於求,價格下跌,農民增產不增收。因此一些地方著手發展效益農業,以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

  與傳統農業相比,效益農業的突出特點是:在農產品生產經營中,不是片面追求產量,忽視經經濟效益,而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優化要素組合,調整產業及產品結構,采用新品種、新技術和新的生產手段來發展適銷對路的高產、優質、高效、安全和註重生態環境的農產品,通過農產品的加工增值,取得更高的經濟效益,使農業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由低效益向高效益轉變,保持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相互協調,達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