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詩人K.H.馬哈的詩歌代表作。由四組長詩、兩組插曲和尾聲組成,共1 200行。發表於1836年。《五月》以大自然為背景,描寫瞭威勒姆和雅爾米娜以及作者本人的悲劇。主人公威勒姆是個感情熾烈的人,他被傢庭逐出,成瞭一夥強盜的首領。他殺死瞭一個誘姦瞭他熱戀的姑娘的人,後來發現這個被殺的人正是他的父親,天主教會因而把他送上斷頭臺。絕望的姑娘雅爾米娜也葬身於綠色的湖中。事件發生多年後,詩作者來到刑場,看見威勒姆的頭顱,便悲傷地緬懷自己一去不復返的青年時代,思索著著威勒姆的悲劇以及自己即將走上自殺之路的社會根源,對整個社會提出瞭強烈的控訴。《五月》大膽表達瞭作者的信念、懷疑、願望和感情,卻遭到當時社會的否定。《五月》令人折服地描寫瞭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美,活潑生動、扣人心弦,富於哲理和感情的魅力,形象鮮明,色彩斑斕。《五月》的結構也別具一格,給人一種戲劇或歌劇的印象,音韻流暢。它是捷克文學史上詩歌的典范,成為捷克配樂詩朗誦的保留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