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韻書。金代韓道昭著。韓道昭字伯暉,真定松水(今河北正定)人。《五音集韻》成書於金泰和八年(1208)。全書15卷,收字53 525個。它對《切韻》系韻書進行瞭改革。①全書分160韻,平聲44,上聲43,去聲47,入聲26,從韻的歸併及在韻目下所註的獨用、同用的規定看,它不遵守唐宋人在韻書的韻目下註明通用、獨用的條例,而是按實際語音加以合併,比《廣韻》減少瞭46韻。②舊的韻書每一韻下同音字的排列沒有有規則,使用起來很不方便,此書則按三十六字母排列。正如書的序文所說:“以見母牙音為首,終於來日字。”這等於註明聲類,每一韻的字,都知道各屬於什麼聲紐;每一聲類的字如有開合口之別,也都分開排列,並註明等次,這在韻書的編輯體例上是一種很大的改革;所謂《五音集韻》的五音,是指喉、牙、舌、齒、唇。③全書共53 525字,與《集韻》字數相同,但按韓氏自己所分的160韻,依照喉、牙、舌、齒、唇五音的次序排列。《五音集韻》清代沒有重印,現在隻有少數元明刊本。

《五音集韻》書影(明正德年間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