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類古老的原始維管植物。根據不同的分類系統,構成一個門或亞門或綱。最早出現於泥盆紀,在石炭紀和二疊紀最繁盛,當時這一類群中喬木型的蘆木(Calamites)與鱗木、科達樹等一起,形成北半球廣闊的成煤沼澤森林。從中生代起逐漸衰落,侏羅紀以後隻有木賊(Equisetum)一屬生存至今(也有分為問荊和木賊2屬,甚至3屬)。共20餘種,中國約有9種。

  楔葉類具有根根、莖和葉。其特征是莖具明顯的節,枝和葉都輪生於節上,形成葉輪。節間有間距規則的縱脊和縱溝。孢子囊著生於孢囊梗上。孢囊梗聚於莖尖,構成一個孢子葉球。孢子同形,少數為不顯著的異形。此類群的一些孢子以具外壁外層為特征,有些屬由外壁外層產生彈絲。

  楔葉植物門(Sphenophyta)中,楔葉目(Sphenophyllales)是很重要的一個類群,該門的名稱即源於此。這一類群的植物以莖部具節為特征,故也稱作有節類(arthrophytes)或有節植物門(Arthrophyta)。

  楔葉類植物除木賊一屬外,主要是一些已經絕滅的植物,它們被歸於下列3個目:

  ①羽歧葉目(Pseudoborniales)。僅發現於極少數地方,而且至今隻有一個種——羽歧葉(Pseudobornia ursina)作為此目的代表。出現於晚泥盆世。

  ②楔葉目(Sphenophyllales)。葉呈楔形。出現於泥盆紀至二疊紀,個別分子可延續至三疊紀早期。

  ③木賊目(Equisetales)。以往曾將草本和沒有次生組織的一些屬歸於木賊目,把木本而具次生組織的屬歸於蘆木目(Calamitales)。由於這兩個類群之間在解剖和形態方面缺少明顯的區別,因而現在趨於將所有的屬包括在單一的木賊目中。此目時代分佈自泥盆紀至現代。

  歧葉目(Hyeniales)傳統上被歸於楔葉類,但古植物學研究的新成果表明,其解剖結構與真蕨類和擬蕨植物更為相似,故已被改歸於真蕨植物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