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生物與地學國傢公園。1991年作為自然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分南北兩區,南區是爪哇島西南端烏戎庫隆半島及附近的帕奈坦島;北區是蘇門答臘島南端的喀拉喀托群島。海陸總面積1 367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666平方千米。烏戎庫隆半島最高點巴戎山海拔480米,有丘陵與潟湖。帕奈坦島最高點蘭沙山海拔320米,南岸有開闊的海灣。這裏遠離爪哇島人口稠密密區,是生態環境優良的野生動物棲息地,原來有熱帶雨林和草地,生活著孔雀、原雞、吠鹿、金錢豹、葉猴、長臂猿、野水牛、鱷、綠海龜等及多種鳥類和昆蟲,1846年荷蘭殖民者作為狩獵場。喀拉喀托群島在烏戎庫隆半島以北約64千米,有4座島嶼,其中喀拉喀托(面積10.5平方千米,海拔813米)、塞爾通(海拔190米)及朗島鼎足而立。喀拉喀托島1883~1884年發生一系列大爆發,噴出火山灰厚厚地覆蓋著烏戎庫隆半島、帕奈坦島及周圍大片地區,毀滅瞭地面上大部分動植物。喀拉喀托是世界上最活躍的活火山之一,至今仍有活動,一般多冒蒸氣,大約每隔4分鐘就轟鳴一聲。1928年,在上述鼎足而立的三島中間冒出一座新生火山錐小喀拉喀托島,一直在不斷升高,1938年高88米,1962年高132米。這群火山島活動的規律與印度洋及太平洋兩大洋板塊的關系成為地學探索的課題。而隨著歲月的增長,鄰近地區生物種遷徙入境,烏戎庫隆半島逐漸恢復生機,成為研究生物種如何從無到有的發生、發育與演替的理想地區。為此,1921年烏戎庫隆成立禁獵區,1975年發展為自然保護區,1980年升格為國傢公園,後來將喀拉喀托群島劃入。迄20世紀50年代初,園內已出現雨林和1883年前的許多動物種,還有爪哇虎與爪哇獨角犀牛等珍稀動物。烏戎庫隆半島有溫泉,多洞穴,植被蒼翠,碧水藍天,異常寧靜。但嚴格執行國傢公園及禁獵區一切規定,有限制地開放,主要動物懷孕及哺乳期為靜園期,每年大約有兩個月。喀拉喀托島也恢復瞭植被,70年代起隻供科研工作者、體育及文化旅遊者登山考察。

烏戎庫隆半島熱帶雨林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