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鞋長短肥瘦的標誌。世界各國鞋號的編碼方法可分為兩類:以腳長為基礎制定的鞋號,如中國鞋號、國際標準鞋號;以鞋的內底長(楦底樣長)為基礎制定的鞋號,如英、美、法等國的鞋號。

  中國鞋號 中國在1971年以前,沒有統一的鞋號。民用鞋主要採用法國的鞋號,長度號差為6.67毫米(2市分),肥瘦型差為5毫米。佈鞋原採用中國的市寸為記號單位,長度號差為1市分(3.33毫米),表示方法為77寸8、7寸9等;後來采用法國鞋號的表示方法,即把原來的市寸換算成市分,再除以2,如7寸8即為39號。軍用鞋則采用日本軍鞋號,長度號差為7毫米,肥瘦型差為5毫米,共分5個號。1號最大,5號最小,1~5號以外為特號。1965年和1968年先後組織兩次腳型調查。共測量25萬人的腳型,測量部位(見圖)包括蹠趾圍長(1)、前跗骨圍長(2)、舟上彎點及後跟圍長(3)。通過數理統計,研究制定並頒佈瞭統一的中國鞋號,從1971年起在全國推廣,1982年被列入國傢標準。中國鞋號以腳長為基礎,如腳長25厘米,即穿25號的鞋。長度號差為10毫米,半號差為5毫米。同一鞋號又分5個肥瘦型。一型最瘦,五型最肥,肥瘦型由圍長決定。肥瘦型之間的型差為7毫米,半型差為3.5毫米。不同鞋類肥瘦型范圍不一,如兒童鞋分為3個型,成人鞋分為5個型。中國鞋號的標志方法是長度號在前,以阿拉伯數字表示,肥瘦型號在後,以中文一、二、三等數字加括號表示,如25(三)。中國鞋號分以下幾檔:9~12(1/2)號為嬰兒鞋號;13~16號為小童鞋號;16(1/2)~19(1/2)為大童鞋號;20~23號為中人鞋號;21(1/2)~25號為成年女子鞋號〔25(1/2)號及以上為特大號〕,23(1/2)~27號為成年男子鞋號〔27(1/2)號及以上為特大號〕。分檔的目的是為便於鞋楦的設計和生產。中國鞋號在全國各地統一使用,有利於消費者選擇號、型合腳的鞋;有利於制鞋工業更新技術,開發新產品,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質量,節約原材料;有利於加強工、商企業經營管理。

腳型測量部位示意

  國際標準鞋號 國際標準化組織於1970年11月成立第137技術委員會(靴鞋尺寸、代號和標志技術委員會),並制定瞭國際標準鞋號。國際標準鞋號包括:①腳長(毫米),正常腳型在穿襪直立時測量的長度;②腳寬(毫米),正常腳型在穿襪直立時測量的蹠趾關節部位的寬度。例如腳長270毫米,腳寬102毫米,則國際標準鞋號的表示方法為270/102。相鄰鞋號之間的長度差為5、7、7.5毫米 三種。5毫米號差多用於女鞋、高檔男鞋和童鞋,7毫米和7.5毫米號差多用於一般男鞋。相鄰鞋號之間的寬度差:成人鞋為2、2.8、3毫米三種,童鞋為4/3、10/7、2毫米三種,同一鞋號腳寬差為4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