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年雨量不足1 000毫米地區的典型植被類型。由多年生耐旱禾草組成,並混有耐旱灌木和零散的孤立喬木。主要分佈區在熱帶森林和熱帶荒漠之間,氣候炎熱乾旱,土壤淺薄貧瘠,是森林難以生長的生境。稀樹草原在非洲分佈最廣,而且典型,稱為薩旺那。澳大利亞北部也有較大的面積,南美洲和亞洲南部分佈較少。中國的稀樹草原主要分佈在海南島西南部和雲南南部的紅河、瀾滄江、怒江等河流及其支流峽谷中的低丘和臺地,北部金沙江部分峽谷中以及廣東省陽江以西一帶濱海海低丘和臺地。

  植物種類因地而異。中國的熱帶稀樹草原多為次生植被。主要是熱帶落葉闊葉林遭受到反復破壞後形成的群落。海南島西部沿海,主要由黃茅(Heteropogon contortus)、華三芒草(Aristida chinensis)、丈野古草(Arundinella decempedalia)等禾草以及艾納香(Blumea balsamifera)、黃花稔(Sida acuta)等耐旱草本植物組成。混生的灌木有火索麻(Helicteres isora)、刺籬木(Flacourtia indica)、坡柳(Dodonaea viscosa)、銀柴(Aporosa chinensis)和箣竹屬(Bambusa)等。散生喬木有木棉和厚皮樹(Lannea coromandelica)等。分佈區降雨量大部分集中在雨季,水土流失嚴重,土層淺薄,保水力差;旱季高溫期長,蒸發蒸騰量大。若能解決水利問題,則可發展熱帶經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