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烴在某些過渡金屬(如鎢、鉬、錸、釕等)絡合物的催化下,發生雙鍵斷裂,重新組合成新的烯烴的反應。又稱烯烴易位反應。20世紀中葉在烯烴聚合反應研究中發現烯烴複分解反應,該反應廣泛應用在化學工業,主要用於研發藥物和先進聚合物材料。

  烯烴聚合反應是一個平衡反應,產物中含有所有可能組合的烯烴:

當起始原料中兩個烯烴的八個取代基都各不相同時,產物中可包含十個不同的烯烴,其比例取決於各個烯烴的熱力學穩定性。當產物中有一個是易揮發的低沸點氣體時,平衡可完全移向右方,使該反應具有制備價值:

2RCH═CH 2 RCH═CHR+CH 2═CH 2↑ 當兩個雙鍵存在於同一個分子中時,即可發生 閉環復分解反應RCM),生成 環烯烴(Ts表示對甲苯磺酰基):

相反,環烯烴在催化劑存在下與過量的乙烯發生開環復分解反應,生成鏈狀端基二烯:

  1971年Y.肖萬提出被普遍接受的烯烴復分解反應的機理,它是包含一個金屬卡賓(金屬亞甲基)和一個含金屬的四元環中間體的鏈反應:

  已經發現很多過渡金屬絡合物能催化烯烴復分解反應,其中以施羅克催化劑格拉佈斯催化劑最有效、最常用,尤其是後者與底物分子中存在的其他有機官能團的相容性最好:

在烯烴復分解反應催化劑存在下,環烯能發生催化開環聚合ROMP),生成含不飽和雙鍵的聚合物,它可以進一步被硫化或交聯,成為更高分子量,強度更好的高分子材料。鏈狀二烯也能發生聚合,它常是鏈狀二烯閉環復分解反應中的主要副反應。

  二取代炔烴也能發生復分解反應,其機理是經過金屬環丁二烯中間體:

因為對發展烯烴復分解反應所作的貢獻,肖萬、R.H.格拉佈斯、R.R.施羅克共獲瞭2005年諾貝爾化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