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二疊紀煤田。位於澳大利亞東南部新南威爾士州,東臨海。面積6萬平方千米,煤炭資源量3 827億噸(占全國煤炭資源量的59%、全國煙煤和無煙煤資源的73%),儲量800億噸,年產量約1億噸。二疊紀近海型煤系厚4 800米,分四組。從下往上一與三組由濱海、淺海沉積的碎屑巖、泥質巖夾石灰巖組成,含不可采薄煤層。二與四組為含煤組,下含煤組厚30~180米,由礫巖、砂泥巖和煤層組成,含煤9層,其中兩層主採煤層,下層煤厚4~5米,上層煤厚10米。煤的灰分5%~111%、硫分中等或低、揮發分40%~42%、發熱量30~31兆焦/千克,是澳大利亞最優質煙煤。上含煤組厚900米,含煤14層,可采煤層為薄和中厚煤層,主采煤層厚1.2~6米。煤的灰分5%~22%、硫分小於1%、揮發分約33%、發熱量25~30兆焦/千克。煤田構造呈北北西向寬緩褶皺,正斷層發育。煤系賦存於向斜內,最大埋深900米。煤田東部、南部由平緩向斜和單斜構成,西北部發育穹隆構造。礦區煤層傾角5°左右,煤層穩定,構造簡單,45%儲量位於300米以淺,19%儲量適宜露天開采。該煤田發現於1795年,20世紀70年代開始大發展、2005年商品煤產量1.24億噸(占全國產量45%),其中40%以上產於露天礦,所產煤炭供本國鋼鐵廠和電廠,餘下出口日本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