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第一大城市和港口,新南威爾士州首府。位於大陸東南岸,東瀕塔斯曼海,西靠藍山山脈。由傑克遜港灣南岸的悉尼市和周圍的40多個市鎮組成,人口417.09萬(2001),占全州人口的62.8%。

  市區位於沿海丘陵地帶。附近海岸曲折,多條港灣深入內陸並與來自藍山山脈東坡的河流相連。帕拉馬塔河與河口沉降形成的傑克遜港灣將市市區分隔為南北兩部分。植物學灣和喬治河、米德爾港和米德爾河等港灣、河流也從城市邊緣穿越而過。傑克遜港灣和植物學灣水深港闊,灣口位置隱蔽,均具有較好的建港條件。氣候溫暖濕潤,年均氣溫17.4℃,平均年降水量1 215毫米。

  始建於1788年1月,為英國在澳大利亞最早建立的殖民地點。最初的定居人群是由官員及其傢屬、士兵和犯人組成。登陸的港灣和興建的居民點均以當時的勛爵悉尼的姓氏命名。作為一個罪犯流放地,悉尼的發展一度較為緩慢。從19世紀30~40年代開始,附近地區的小麥種植和養牛業興起,商業日漸繁榮。1842年設悉尼市。1855年鐵路通達。1926年市區地下鐵道通車。1932年建成跨越傑克遜港灣的海港大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戰後期間,悉尼的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20世紀70年代初,人口規模超過瞭墨爾本。

  現為全國最主要的工商業城市和經濟中心。工業生產能力占全國的30%。特別是在機械、飛機、汽車、造船、金屬、電子、化學、石油精煉、紡織、服裝、食品、木材、造紙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市中心區附近以小型工廠為主。市區南部、植物學灣沿岸,以及西部帕拉馬塔河上遊地區為二戰以後新建的工業區,分佈有較多的大型工廠。

  全國最大的海陸空綜合交通中心。港區分別位於傑克遜港灣南岸和植物學灣北岸,2002~2003年吞吐量為集裝箱116萬標準箱、散貨2 300萬噸。鐵路直通藍山山脈以西的內陸平原和佈裡斯班、堪培拉、阿德萊德等國內重要城市,公路網發達。國際機場位於市東南植物學灣北岸的馬斯科特,為南半球最大的航空港。

圖1 悉尼城市風光

  中心市區位於傑克遜港灣南岸,為政府機關、大百貨商店、各種金融貿易機構和娛樂場所聚集的鬧市中心。建築物隨地勢而分佈,沒有齊整的街道,與新大陸地區其他從殖民地區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城市有很大的不同。位於本尼朗角悉尼歌劇院的風帆式建築已成為悉尼的標志,海港大橋和悉尼塔(圖2)也是遠近聞名的重要建築。有1850年建立的澳大利亞第一所大學——悉尼大學和新南威爾士大學(1948)等著名高校,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劇院、動物園、天文臺等文化設施也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較高的水準。市內園林眾多,綠化面積廣闊。市區南部有皇室國傢公園,市區北部有庫林蓋獵場等自然風景區。自佈羅肯灣至赫肯港沿岸有多處海濱浴場,沖浪運動世界聞名。

圖2 悉尼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