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3He–4He混合液體低溫下發生相分離的性質獲得mK低溫的方法。3He–4He混合液體在0.87K以下發生相分離,分成富3He成分的濃相和貧3He成分的稀相。3He原子品質比4>He原子輕,所以濃相浮在稀相上。稀釋致冷利用的是混合液體的一個重要性質:即使到絕對零度,稀相中3He原子的濃度仍保持在6.4%的固定數值。相界面所在的區域稱為混合室,當減少混合室稀相中3He原子的濃度時,為維持固定的濃度,濃相中的3He原子就要通過相界面擴散到稀相中加以補充,這一過程類似於液體的蒸發,是熵增加的過程,產生致冷的效果。通過管道將混合室中的稀相經熱交換器通到溫度在0.6~0.7K的蒸餾室,在這一溫度下液體3He蒸汽壓遠高於液體4He,抽走的氣體中基本上是3He成分,由此稀相中3He的濃度減小。這種致冷方法是在1956年發現3He–4He混合液體相分離現象後,1962年由H.倫敦提出的,1965年第一臺樣機問世。稀釋致冷機可長時間地維持mK范圍的溫度,具有較大的冷卻能力,又不受磁場影響,且使用方便,是獲得mK溫度最重要的方法。依賴於結構和需要,一般可工作在二至數十mK的溫度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