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用於治療陰囊炎、口角炎、舌炎、唇炎等癥狀的一種水溶性B族維生素。又稱核黃素。橙黃色結晶,溶於水,呈黃綠色螢光。在中性及酸性溶液中對熱穩定,在120℃加熱6小時,僅有少量破壞,但在鹼性溶液中則易破壞。對光敏感,特別是對紫外線。牛奶放在瓶中,經日光照射2小時,其中的維生素B2可被破壞大部分。

  生理功能 維生素B2是體內氧化還原系統中重要的呼吸酶,即黃素酶的組成成分,參與體內氧化還原和能量代謝;參與色氨酸轉變為煙酸及維生素B6代謝。還是谷胱甘肽還原酶的輔酶,參與抗氧化系統以及某些藥物的代謝。還是人和動物必需的一種生長因素。

  推薦攝入量 核黃素與能量代謝還與年齡、性別、妊娠、哺乳等有關。中國2000年提出的建議為(毫克/日):0~4個月0.4;5個月至1歲0.5;1~3歲0.6;4~6歲0.7;7~10歲1.0;11~13歲1.2。14~17歲:男性1.5,女性1.2;18歲以上:男性1.4,女性1.2;50歲以上:男性1.5,女性2.4;孕婦、乳母皆為1.7。

  維生素B2缺乏癥和毒性 缺乏癥最突出的表現為陰囊炎,其次為舌炎、唇炎和口角炎等。上述癥狀並非同時出現,而且早期可能隻有疲倦無力,無特異性,此外也可進行診斷性治療,即口服或肌註核黃素,觀察效果。一般常合並其他B族維生素缺乏,如維生素B6或煙酸。維生素B2缺乏還可影響鐵的吸收,而伴有貧血,嚴重的維生素B2缺乏可引起免疫功能低下、胎兒畸形。防治措施為食用含量高的食物,必要時給予維生素B2強化食物。

  目前尚無核黃素毒性的報告。一般認為攝入量即使超過推薦量的許多倍也無顯著毒性。另外核黃素的可溶性較低,最大的一次吸收量,正常人限於約25毫克,且儲存量也有限。故未提出可耐受的最高攝入量。

  營養水平鑒定 根據膳食、臨床表現再加以實驗室生化測定即可鑒定。可測紅細胞中核黃素的含量,低於10微克/100毫升為缺乏,高於15微克/100毫升為正常。還可測空腹尿中每克肌酐核黃素排出量,高於80微克為營養正常。成年人口服5毫克後,4小時尿中核黃素排出大於1 300微克為充裕,800~1 300微克為正常,400~800微克為不足,小於400微克為缺乏。近年來推薦更準確而特異性強的方法,即檢測紅細胞中谷胱甘肽還原酶活性系數。

  食物來源 動物性食品一般含核黃素較高,其中以肝、腎和心臟最多;奶及蛋類、綠葉蔬菜和豆類含量也多;谷類含量較少。有些野菜如小薊、茵陳蒿、青蒿、紫苜蓿、野莧菜等含量較高。

  臨床應用 主要用於防治維生素B2缺乏引起的口、眼和外生殖器部位的炎癥,如口角炎、唇炎、舌炎、眼結膜炎和陰囊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