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成視網膜感光物質和維護上皮細胞結構功能的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又稱視黃醇

  自然界中有維生素A活性的視黃醛,氧化成視黃酸,可轉變為維生素A。具有維生素A生物活性的另一類物質是存在於植物中的<類胡蘿卜素,其中最重要的是β–胡蘿卜素。自然界已發現約有500多種類胡蘿卜素,但隻有約50種可轉變為維生素A。維生素A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構成視網膜感受弱光的物質和維護上皮細胞的正常結構及功能。缺乏維生素A可造成幹眼病,臨床上常用維生素A預防幹眼病的發生,故又稱為抗幹眼病維生素

  生理功能 包括幾個方面:①視覺功能。構成視覺細胞內的感光物質成分。視網膜有兩種光感受器,一種是桿細胞,感受弱光或暗光,另一種是錐細胞,感受強光。二者皆含有感光物質——視色素,它由視黃醛與視蛋白結合而成。產生各種不同的視色素,為視網膜形成色覺的物質基礎。視色素在感光過程中不斷地分解和再生,並且形成動態平衡。因此不斷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A是維持視色素再生的重要因素,也是維護視力的重要措施。當維生素A缺乏時,由於桿細胞視色素合成減少,故在弱光下視覺發生障礙,引起夜盲癥,這是維生素A缺乏的較早期癥狀。但近年來研究發現蛋白質、能量、血脂水平、鋅及其他維生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維生素C)對視覺功能也有影響。②免疫功能。血清維生素A水平與外周血淋巴細胞百分數和轉化率呈正相關。對淋巴細胞生成有促進作用。流行學病調查表明,維生素A缺乏則機體免疫細胞功能降低。③維生素A與缺鐵性貧血。人群補充維生素A,鐵攝入量不變,鐵的營養狀況改善。維生素A和β–胡蘿卜素都可提高鐵的吸收。④維持上皮組織結構的完整。維生素A是維持上皮組織正常分化所必需的物質。缺乏時上皮組織幹燥、增生、過度角化和脫屑,其中以眼、皮膚、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的黏膜上皮組織受影響最顯著。⑤其他。促進生長、發育及繁殖,包括精子生成。缺乏時兒童生長發育不良,其他動物可出現排卵減少,影響生殖。有人認為維生素A還能促進蛋白質合成。維生素A及胡蘿卜素還影響骨骼健康,並有抗癌、防癌作用。

  推薦攝入量 維生素A過去常用國際單位(IU)表示,現將胡蘿卜素也按生物活性折合成維生素A,統一用視黃醇微克當量(μgRE)表示:1μgRE=3.3IU維生素A=6μgβ–胡蘿卜素。由於胡蘿卜素吸收率及利用率皆低,中國建議視黃醇要占1/3~1/2,其餘為胡蘿卜素。0~1歲兒童400微克當量(AI),1~3歲500微克當量,4~6歲600微克當量,7~13歲700微克當量,14歲以上即為800微克當量。孕婦中期開始為900微克當量,但以植物來源為主。乳母為1 200微克當量。

  維生素A缺乏癥和毒性 食物中維生素A含量不足、人體對維生素A的需要量增加、某些疾病造成的維生素A消耗或損失過多、胃腸吸收障礙、肝臟疾病(不能利用和儲藏維生素A)、感染(使維生素A的轉化發生障礙)等原因均可導致維生素A缺乏。維生素A缺乏癥主要引起幹眼病。

  維生素A中毒癥:維生素A攝入過量並在體內蓄積,(如服用過量的濃縮魚肝油制劑,食用狼肝、熊肝、狗肝、鯊魚肝等)形成胡蘿卜素血癥,皮下脂肪呈黃色。一次服用大量可引起急性中毒。嬰兒急性中毒,主要表現囟門突出。成人毒性反應表現為嘔吐,皮膚瘙癢、脫皮,甚至腦水腫;每日服用較高劑量持續數月或一年以上時,即可發生慢性中毒。兒童主要表現為厭食、體重減輕、惡心及嘔吐、還可有口唇幹燥、皮膚瘙癢、脫屑、皮疹、脫發等。嚴重時顱壓增高、肝脾大、煩渴、多尿。孕婦需要量增加,但過量可導致胚胎吸收,流產或胎兒畸形。維生素A中毒時,血中維生素A濃度最高為正常值的數十倍。

  食物來源 維生素A隻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如動物肝臟、魚肝油、魚卵、全奶、奶油及蛋黃等中含量較高。胡蘿卜素存在於綠色或黃色植物性食品中,如胡蘿卜、油菜、菠菜、苜蓿、紅心白薯、柿、杏等含量較多。

  維生素A的補充以食物為主,維生素A制劑可作為輔助補充手段。維生素A制劑一般有維生素A丸、濃縮魚肝油丸,中國制劑的魚肝油丸一般每丸含1萬國際單位維生素A。

  臨床應用 用於防治夜盲癥、幹眼病和角膜軟化癥等維生素A缺乏癥。還可用於皮膚角化、毛囊角化、痤瘡等皮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