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蘇州彈詞藝人。或作“黃周士”。江蘇元和(今蘇州)人。生卒年不詳。藝術活動時期約在清乾隆年間(1736~1795)。因頭禿面多赤瘢,外號“紫癩痢”。以說唱表演《遊龍傳》和《白蛇傳》著稱。其表演善於“放噱”,以滑稽調笑見長,並且精於三弦彈奏。相傳乾隆皇帝南巡時,曾召其說書,見其頭禿面赤,賜七品頂戴以為遮蔽,後隨乾隆進京,朝廷供奉說書,並遊走於公卿豪門。據詩人趙翼《甌北詩鈔》中所載《贈說書紫癩痢》一詩推斷,時間約在1757~17759年間。後因病乞歸鄉居,門前懸“禦前彈唱”之燈。又傳乾隆四十一年(1776),他在蘇州宮巷第一天門創立瞭蘇州評彈(蘇州評話和蘇州彈詞)界的行會組織“光裕公所”(後來改稱“光裕社”),為維護蘇州評彈藝人的各種權益、促進蘇州評彈的藝術交流發揮瞭重要作用與影響。相傳由他創作的總結蘇州彈詞說唱表演經驗的藝訣“書品”14則,即“快而不亂,慢而不斷;放而不寬,收而不短;高而不喧,低而不閃;明而不暗,啞而不幹;冷而不顫,熱而不汗;急而不喘,新而不竄;聞而不倦,貧而不諂”和提醒同行說唱表演時加以註意的藝訣“書忌”14則,即“樂而不歡,哀而不怨;哭而不慘,苦而不酸;接而不貫,板而不換;指而不看,望而不遠;評而不判,羞而不敢;坐而不安,束而不展;惜而不拚,學而不願”,是蘇州彈詞歷史上具有重要理論色彩的文字,充滿瞭藝術的辯證法思想,向為後世藝人所重視。標志著在王周士時代,蘇州彈詞藝術開始進入比較自覺的發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