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期話劇活動傢和奠基人之一,文明戲編劇、演員。原名槐清,字熙普。原籍浙江上虞。卒於天津。18歲赴德國留學。1906年回國,先後在湖南、廣西任教,並加入同盟會。1907年到上海,在愛國士紳馬相伯沈仲禮資助下,興辦新劇劇團春陽社和通鑒學校。先後演出《黑奴籲天錄》(許嘯天改編本)、《迦因小傳》、《張汶祥刺馬》等劇,第一次將分幕與佈景介紹給中國觀眾,也標誌志著國內早期話劇的正式形成。1908年,他率團赴北京、天津演出,最早在北方播撒瞭話劇的種子。1910年返滬,與陸鏡若、徐半梅組成文藝新劇場。由於他的演劇充滿革命色彩,1911年曾在北京被捕,遞解回籍。辛亥革命爆發後又在上海投身光復戰鬥,新軍政府成立被舉任參謀長,不久即辭職北上,在天津策動清軍起義,事泄被捕,遭封建軍閥殺害。

  王鐘聲所編演的劇目,如《官場現形記》《宦海潮》《孽海花》《秋瑾》《徐錫麟》、《愛國血》、《革命傢庭》、《愛海波》等,宣傳革命,暴露瞭官場腐敗。在表演上,他是個全能演員,擅長即興發表演說,風格激昂慷慨,英爽逼人。他的演劇活動為早期話劇藝術形式的確立和發展打下基礎,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