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理學傢。1907年2月20日生於浙江臨海縣,1995年4月10日卒於上海。1926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生物系;同年任該系生物學助教;1927年到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理系當研究生;1929年考取清華大學公費赴美留學;1930年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生理系獲碩士學位;1933年在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獲博士學位;1933~1934年在美國費城約翰遜基金醫學物理學研究所進修一年。回國後1934~1941年在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理系任講師、副教授;1943~1944年底在重慶任上海醫學院生理系教授;1944年12月至1949年間主要擔任國立中央研究院醫學研究所籌備處研究員兼代主任。1946~1947年在美國紐約洛克菲勒醫學研究所任訪問研究員。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以後歷任中國科學院生理生化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中國科學院生理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中國科學院華東分院及上海分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生物學部主任等職。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理研究所研究員、名譽所長。

  他留英期間,在A.V.希爾教授實驗室研究肌肉、神經的能力學,發現肌肉被拉長引起的放熱現象,被稱為“馮氏效應”。在協和醫學院任教期間,開辟瞭神經肌肉接頭的研究,連續發表瞭多篇論文,成為這個領域的先驅者。60年代初與共同工作者一道進行瞭神經肌肉間營養性關系的研究,發現雞慢肌纖維去神經後的肥大現象。後來又首次證明,運動神經元決定肌纖維類型的途徑,除通過神經沖動的活動外,還有特殊的營養性因素的作用。

  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作瞭大量的學術領導和科學組織工作,促進瞭中國生物科學事業的發展。他自1966年起先後被選為英國生理學會、加拿大生理學會、美國神經科學會和美國生理學會的榮譽會員。1983年被選為國際生理科學聯合會的理事會理事;1986年當選為美國國傢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88年當選為印度國傢科學院外籍院士。他是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