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鬆類中已絕滅的鱗木目(Lepidodendrales)的1屬,出現於石炭、二疊紀,喬木狀,常與鱗木和蘆木等共同繁殖在熱帶沼澤地區形成森林。本屬植物的樹幹粗直,高可達30米,分枝比鱗木屬植物較少,僅在頂部作二歧式分枝1~3次或全不分枝。葉線形,長可達1米,具單脈。葉座通常排列成直行,上下靠緊,左右交錯,多呈規則的蜂窩形;有時葉座不明顯,其側邊常上下相連成明顯的縱脊。葉痕較大,常占葉座面積的1/3以上,六邊形、鐘形、凸鏡形或扁圓形,位於葉座中央或兩縱脊之間。。葉痕內縱管束痕作圓形或橢圓形,一般比側痕小。側痕作新月形或縱卵形。此三痕常位於葉痕側角連線以上。葉舌穴常位於葉痕的頂角或更高處,一般不明顯。莖幹的基部為根座,類似根,也作二叉分枝狀。根自根座四周生出。莖和根座的結構與鱗木相似,都具有很厚的皮層,比較細弱的中柱和根發育的次生組織。孢子葉聚集成孢子葉球,以長柄著生於樹幹分叉處的上部。每個孢子葉的腋部有一孢子囊。孢子囊有大小兩種:小孢子囊內含很多小孢子;大孢子囊內通常含12個大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