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地球歷史上由火山作用形成的地質體的學科。是地質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與火山學關係密切而又有所區別。火山學主要是研究現代火山現象及各類火山活動的特徵、活動的規律、火山活動的產物、火山活動的成因與機制、形成火山活動的地質構造背景及其演化歷史、空間分佈規律、與成礦作用的關係以及火山爆發預報等。火山地質學則是運用地質學和火山學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地球歷史上早已形成的古火山巖及有關地質現象。

  研究內內容 火山地質學的研究內容廣泛。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火山噴發產物。這些產物主要有松散的火山碎屑物以及固結成巖的火山碎屑巖,熔漿凝固形成的熔巖。研究這些產物的化學成分,礦物成分,形成的溫壓條件,結構構造,次生變化,並進一步研究火山巖漿的起源和演化規律。②火山巖地層。火山巖多半噴出地表,常與沉積巖共生,構成火山-沉積巖系,形成地層的一部分。根據火山巖中的沉積夾層內的生物化石和對火山巖進行同位素年代測定,可以瞭解火山巖地層特征及其形成的年代,並建立火山巖地層層序及地層單位。③火山地質構造。火山噴出的產物,除大部分堆積在地表外,也有部分形成於地表之淺部,構成潛火山巖體。在火山口附近堆積的熔巖和火山碎屑物,形成各種形態的火山錐。包括火山錐、火山通道及其附近的潛火山巖體和有關礦體,統稱為火山機構。研究火山機構的特征以及控制火山噴發的構造體系,可以進一步瞭解火山活動的規律和板塊構造的關系。④火山礦產。火山活動常常與各種礦產有關。在各個地質時期的火山巖地層和火山機構中,常常伴生有各種金屬和非金屬礦床。研究這些礦床和各種火山巖之間的賦存關系和賦存形式,瞭解火山作用的成礦規律,並提出各種礦床的找礦標志。⑤宇宙中其他天體的火山活動情況。目前已瞭解,除地球歷史上有過火山活動外,宇宙其他某些天體,歷史上也有火山活動及其形成的產物和痕跡。近年來隨著宇宙探索的迅速進展,利用宇宙飛行器研究月球和其他行星(如木星、金星等)及其衛星上的火山活動產物,已初步形成宇宙地質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研究方法 火山地質學研究主要通過野外和室內工作進行。野外考察工作主要是弄清火山地質體的分佈范圍、規模、分佈特征,並系統觀察和采集各種火山物質及火山地質體的樣品。室內工作主要是進行各種樣品處理和分析。分析主要包括有:①巖相分析、化學分析、X光分析、電鏡掃描、電子探針分析,著重搞清火山物質的組成及其特征。②稀土微量元素及同位素的研究分析,著重搞清火山物質形成的機制及火山物質來源、年代等。

  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火山地質體的形成與火山作用關系密切,而研究火山地質體又直接應用地質學的方法,因此與火山學和地質學中有關的地層學、構造地質學、巖石學、礦物學、礦床地質學都有十分密切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