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翅目昆蟲的1科。小形,粉白色脆弱昆蟲。翅脈序簡單,若蟲階段後期呈靜止狀態。本科昆蟲通稱粉虱。樹木害蟲,分隸126屬,世界約有1156種。

  小型,體長約1~3毫米。翅展約3毫米,雌、雄成蟲皆有翅。喙3節,複眼的小眼群常分為上、下兩部分,也有的種類其上、下兩部分複眼常有各種不規則的聯合或合併。單眼2個,著生在複眼群的上緣。翅2對,翅脈很簡單,前翅徑脈、中脈與第1肘脈合併在短的共同主幹上,常先分出肘脈,再徑脈,中脈分開;有的的中脈幾乎消失或隻存痕跡;肘脈存在或消失,或脛脈也消失;後翅隻存留一條脈紋。腹部第1節常柄狀,第8節常背板狹,膜質。腹部第9節背面有管狀孔,中間是第10節的背板,稱為蓋瓣和一管狀的肛下板,稱為舌狀器。此一構造是本科幼蟲與成蟲的最大特點。雄性成蟲具有2片抱握器和稍向上彎曲的陽莖。雌性成蟲具有背生殖突和2個側生殖突。

  漸變態。卵具柄,柄插在植物的組織裡,使卵附著在植物上,並能給卵輸送水分。若蟲期4齡。第1齡若蟲具眼1對,觸角4節,有尾須,足短而發達,能隨處遷移,以便尋找合適的寄主部位,盡快取食。1 齡若蟲脫皮後,失去觸角和尾須,足也退化,蟲體開始固定在植物上取食,進入2齡。2齡若蟲脫皮後進入3齡,此時期蟲體明顯增大,取食量增多,分泌蜜露,為害植物加重。3齡若蟲脫皮後進入4齡,或稱“前蛹期”。蛹在其4齡脫皮殼內發育,體型扁平且逐漸加厚,體表構造清晰,外翅芽出現。羽化時,成蟲從“蛹殼”背部裂開處直立鉆出,這時翅尚未完全發育,不能飛翔,隻能敏捷地爬行取食。需經一定時間後,方得正常飛行。但也有某些種類隻經3齡就完成發育。

  1909年恩德林建立良粉虱亞科和粉虱亞科,1913年柯坦斯和貝科又增建瞭麗粉虱亞科。麗粉虱亞科約有17屬90餘種,中國隻記載樟粉虱一種,主要為害樟科林木。粉虱亞科有102屬1000餘種,其中許多種類是農、林、果樹、觀賞植物和蔬菜的重要害蟲。中國已知146種,其中為害比較嚴重的有黑刺粉虱、橘黑粉虱、橘綠粉虱和白粉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