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電磁場的動量。電磁場不僅有能量也具有動量,這是它的物質性的體現。物質之間通過相互作用而使運動發生轉移,在轉移過程中,遵守兩條基本定律──能量守恆定律和動量守恆定律,電磁場的動量就是從動量守恆定律得出的。

  設帶電體在電磁場中運動,根據它所受的洛倫茲力密度和麥克斯韋方程組可得

(1)

式中Gm為帶電體系的動量,

􀀴 = i i+ j j+ k k (單位張量),

g 稱為電磁場的動量密度,S為任意包面,V為其體積。

即為體積 V中的電磁場動量, Φ稱為電磁場的動量流密度張量。式(1)的意義是,在閉合面 S所包圍的體積V中,帶電體系的動量和電磁場的動量的變化(增加或減少)率之和等於通過 S面(流入或流出)的電磁場的動量。以上就是電磁場存在時的動量守恒定律的定量表述。

  因此,一般地說來,兩個運動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不遵守牛頓第三定律。這是因為在這個體系中除瞭這兩個帶電質點外,還有它們產生的電磁場,在它們相互作用時,這個電磁場也將發生變化。所以,在這個體系中,兩個帶電體和電磁場共三方之間進行動量交換,維持動量守恒。

  由於電磁場具有動量,則當電磁波入射於物體上時,會對物體施加一定的壓力,這種壓力稱為輻射壓力,當電磁波入射金屬表面時,輻射壓力為

, (2)

式中

為金屬表面附近處電磁波總能量密度的平均值,上式對黑體輻射情況仍成立。

  上述理論已經為實驗所證實。在1900年前後,就已經完成瞭光壓實驗。通常,輻射壓力是非常小的,但是,它在恒星內部平衡引力作用以形成穩定的天體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