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囊菌亞門的1科,或歸屬糞殼菌目,或歸屬球殼目。

  本科真菌無子座,子囊果有孔口而為子囊殼,或無孔口而為閉囊殼,暗色或淺色,炭質或膜質,有柱形、倒卵形、球形、倒梨形、瓶形等各種形狀,光滑或有剛毛。側絲早期消解。子囊單壁囊,壁薄,在頂部變厚,但無折光性的頂環或頂帽等構造,頂部遇碘不變藍色,存留而不消解,內含2~8個孢子,子囊孢子有1~2個芽孔,或無芽孔而有芽縫,常裹有粘鞘,有時在兩端有附屬物,平滑或有線狀條紋、窪點、網紋等紋紋飾。大多成熟後暗色,少數淺色,柱形至線形並有橫隔膜,較少臘腸形而無隔膜,有時一個孢子由2~3個大小不等、形狀不同的細胞組成,兩個細胞中一個有色、一個無色,一圓一長,一個瘤狀或刺狀、一個平滑,或兩端各有一個暗色的細胞,當中由一個長而無色彎曲細胞相連,細胞之間可以脫離,成熟後射出。

  本科真菌多腐生在糞、土、腐木、腐爛植物等基物上,常見的屬有糞殼屬、麻孢殼屬、脈孢菌屬等。脈孢菌常用於遺傳學和生物化學的研究。

  本科在分類上是有爭議的。E.S.勒特雷爾(1951)註意到糞殼科的子囊孢子類型接近炭角菌科,而子囊果果心則很接近於間座殼類型,並提出糞殼科中的一些屬(如糞殼屬、脈孢菌屬)可以轉入間座殼目的黑孢殼科。S.H.馬伊(1976)在研究柄孢殼屬的一個種時,證實糞殼科的果心類型介乎炭角菌類型和間座殼類型之間。米勒和J.A.von阿爾克斯(1973)將糞殼科歸入球殼目,下分25屬。N.倫德奎斯特(1972)認為廣義的糞殼科包括毛球殼科和狹義的糞殼科,前者又可分為毛球殼亞科(3屬)和柄孢殼亞科(13屬),後者不再分亞科而僅有3個屬。D.L.霍克斯沃思等人(1983)把糞殼科作為糞殼目中的1科,科下分8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