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理學傢、電機工程學傢、教育傢。1902年7月24日生於福建省福州。1921年在清華學校(即後來的清華大學)畢業後赴美國,先後在斯坦福大學和伍斯特工學院攻讀電機工程和物理學,成績均優異。1927年獲理學博士學位。1928年年回國,任清華大學物理學系教授。1937年任廈門大學校長。1945年任中央研究院總幹事兼物理研究所所長。抗日戰爭勝利後,致力於恢復和建設中央研究院。自1932年中國物理學會成立起,他擔任過學會的會計、秘書和副理事長等職,並對統一物理學名詞譯名有很多建樹。薩本棟全力獻身於科學教育事業,積勞成疾,雖長期患有胃病,仍頑強工作。1948年末赴美就醫,但已到胃癌晚期,於1949年1月31日在舊金山逝世。

  薩本棟的重要貢獻是提出雙矢量(即並矢)方法解決電路的計算和分析問題,開拓瞭電機工程的一個新研究領域,在國際上很受重視。他的《瞬變和推挽電路》一文發表後也很有影響,此外,還有關於各種真空管的性能的研究成果。1935年訪美,受聘為俄亥俄州立大學客座教授,在電機工程學系開雙矢量電路分析講座;而後用英文寫成專著《並矢電路分析》,於1939年在美國出版。1944年春他接受美國國務院的邀請再度赴美講學,受聘為麻省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大學的訪問教授,講授交流電機學,首先提出用標么值系統分析交流電機;並綜合整理寫成英文專著《交流電機》,於1946年在美國出版,為美國許多大學選為教本。薩本棟的這些科研成果大都在國內完成。此外,他還先後發表瞭20多篇論文。

  薩本棟是著名教育傢,貢獻甚大。他講授普通物理學和理論課程時,循循善誘,深受學生的愛戴。為瞭使中國有自己的物理學教材,在清華大學他總結教學經驗,編著瞭《普通物理學》和《普通物理實驗》共3冊,這是中國第一部用漢語正式出版的大學物理教材,使用瞭近20年之久,對國內物理教學很有影響,薩本棟任廈門大學校長期間,正是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他首先苦心籌劃,迅速遷校福建長汀,然後傾註全力辦好學校。他勵精圖治,頂住幹擾,排除阻力,使學校得到發展,教學質量顯著提高,樹立起嚴謹和樸實的良好校風,成為當時孤立於祖國東南隅的唯一發展的知名大學。他還親自授課,擔任過好幾門專業課程的教學;重視基礎學科,他帶頭講授一年級新生的微積分,並且於1948年整理出版瞭一部《實用微積分》。

  薩本棟還在國內出版瞭《交流電路》和《交流電機》兩本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