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物理學傢,原名J.W.斯特拉特(John WilliamStrutt),1842年11月12日生於埃塞克斯的威特姆一個貴族傢庭,因襲父親爵位,而稱為瑞利勳爵。瑞利自幼聰敏,但體弱多病。20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習,逐漸顯露露才華;3年後以優異成績畢業。畢業後第2年就被選為三一學院研究員。他在理論和實驗兩方面都有傑出才能,研究工作幾乎遍及當時經典物理學的各個領域。他有不少著作,論文達400多篇;他的《聲學原理》以科學名著著稱於世。1873年被選為英國皇傢學會會員,1879~1884年任卡文迪什實驗室主任;1885~1896年任皇傢學會秘書,1905~1908年任會長。1908年直到逝世任劍橋大學校長。1919年6月30日在威特姆逝世。

  瑞利青年時並不以將來世襲父親爵位過優裕生活而影響其科學上的追求。1868年由美國旅行回國後,他就購置實驗設備,充實傢中的實驗室;並善於用簡單的設備作實驗而能獲得十分精確的數據。

  瑞利的研究工作開始於電學,嗣後又更多地研究聲學和光學兩個領域,發表瞭一些論著,如對聲學中的共振理論的研究。1877~1878年寫成《聲學原理》兩卷,為近代聲學奠定瞭基礎。為瞭解釋“天空為什麼呈現藍色”這個長期令人不解的問題,他導出瞭分子散射公式(被稱為瑞利散射定律)。在實驗方面,他進行瞭光柵分辨率和衍射的研究,第一個對光學儀器的分辨率給出明確的定義;這項工作導致後來關於光譜儀的光學性質等一系列基礎性的研究,對光譜學的研究起瞭重要作用。

  1879年J.C.麥克斯韋逝世,瑞利接任卡文迪什實驗室第二任主任。在5年任期內,他註意加強基礎物理實驗的教學與研究,卓有成效地把一個原來隻有五六個人的實驗室發展成為擁有70位實驗物理學傢的高級實驗研究中心,培育出大量人才,對近代物理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當時他還負責實施一項精心制訂的研究計劃,其中包括麥克斯韋已經開始的重新確定歐姆、安培和伏特這三個量的工作。這些工作經受住瞭時間的考驗。

  19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瑞利擴展瞭他的研究范圍,在光輻射和聲輻射、彈性媒質振動、毛細現象,以至電磁學、力學普遍性理論、熱力學等方面都做出瞭貢獻。1885年,他指出聲波在彈性固體中傳播時可以有一種能量集中於表面附近的彈性波,被稱為聲表面波(或瑞利波)。聲表面波理論在地球物理和現代聲學中已占有一定位置,如微型聲表面波器件在現代聲電子學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

  正是他對氣體密度的首次精確測定,在1895年發現從液態空氣中分餾出來的氮,同從亞硝酸銨中分離出來的氮,有極小的密度差異。同時W.拉姆齊也證實瞭這兩種物質的不同密度。這一事實導致空氣中的一個稀有元素──氬的發現。為此瑞利和拉姆齊分別獲得19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瑞利是英國第一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絕對黑體輻射和頻率關系的問題,在19世紀後半葉,受到物理學界的普遍關註。瑞利在1900年得出一個關於熱輻射的公式(後被稱為瑞利-金斯公式,在長波區域,同實驗符合得很好,為量子論的出現準備瞭條件。瑞利也密切註意量子論和相對論的出現和發展。他對聲光相互作用、機械運動模式、非線性振動等項的研究,對整個物理學的發展都具有深遠影響。

  瑞利在晚年依然積極致力於研究工作。1905年以後發表的論文就有90篇,並且一直在修訂出版《聲學原理》,這部著作至今不僅為研究機械振動的聲學工作者當做經典巨著,而且也是對其他物理學者很有助益的參考文獻。

  瑞利把諾貝爾獎金捐贈給卡文迪什實驗室和劍橋大學圖書館。晚年還以很大興趣研究教育問題。

  人們把瑞利作為經典物理學領域中最後一個偉大的多面手,是很適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