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指帶電粒子在碰撞(尤指它們之間的庫倉散射)過程中發出的輻射。早先用來稱呼高速電子轟擊金屬靶時因突然減速而產生的輻射。

  軔致輻射是產生高能光子束(X 射線、γ射線)的基本方法,用這種光子束可研究基本粒子和原子核的電磁結構,以及輻射與物質相互作用過程等。

  當極端相對論性(即速度接近於光速)的帶電粒子穿過介質時,軔致輻射是其能量損失的主要機制(對於非相對論性,即υ/с

1的粒子,軔致輻射與電離相比顯得不重要)。在庫侖碰撞中,軔致輻射的總功率正比於相碰粒子電荷數 Z二次方的乘積,反比於入射粒子質量 m的二次方。所以,作為一種能量損失機制,介質元素愈重,入射粒子愈輕,此種效應愈重要。人們研究得最多的是最輕粒子──電子的入射束流在原子核或離子庫侖勢中散射時的軔致輻射損失。

  在熱核聚變反應中,軔致輻射的作用是極為重要的。它引起的能量損失與聚變能的產生皆正比於粒子數密度的二次方,並都是某種隨溫度T增長的函數,溫度較低時前者超過後者,溫度較高時後者超過前者。兩者之間的競爭決定著得失相當的點火溫度。此外,聚變使用的是低電荷數Z的核燃料,由於軔致輻射隨Z增加很快,極少量的重離子雜質將迫使點火溫度大大提高。這是任何核聚變裝置中都要密切註意的問題。

  軔致輻射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具有連續譜,其強度在很寬的頻譜范圍內變化緩慢。頻譜的上限w

,可用經典理論來估計:例如對於非相對論性粒子, w τ≈1,而 τb/υ, b和υ分別是入射粒子的瞄準距離和速度;對於相對論性粒子,則有 w τγ 2τb/υγ,其中γ=(1- v 22) ½。可見 w 總是反比於 b。但並非 w 可隨 b的減小而無限增大,因為德佈羅意波長為 b規定瞭下限,此時經典理論早已不適用。所以,軔致輻射的低頻段可用 經典電動力學來處理,高頻段則需用 量子電動力學來計算。非相對論性粒子的軔致輻射方向性不強,相對論性粒子的軔致輻射則集中在前方半角寬度 θ≈γ -1 的立體角內,軔致輻射是部分偏振的。

  

參考書目

 Л.Д.朗道、E.M.栗弗席茲著,任朗、袁炳南譯:《場論》,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59。

 A. Sommerfeld, Atombau und Spectrallinien (Wellenmechanik), Vol.2,Fredrick Ungar, New York, 1951.

 H. Bethe and W.Heitler,Proc.Roy.Soc.,A146 p.83,1934.

 W.Heitler,The Quantun Theory of Radiation,3 rd ed.,Clarendon Press,Oxford,1957.

 H.Bethe,L.Maximon,Phys.Pev., Vo1.93,p.768,1954.

 H.Koch, J.Motz, Rev. Mod.Phys.,Vo1.31,p.920,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