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蘇聯數學傢弗裏德曼解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得均勻的、各向同性的宇宙的動態時空度規:

式中 rθφ>為球面極坐標, t為 宇宙時, k為空間曲率署符, R( t)為宇宙距離標度因子。1927年,比利時天文學傢勒梅特把弗裡德曼度規作為一個 宇宙模型加以研究,用 R( t)隨時間的變化描述宇宙演化,得出大尺度宇宙空間隨時間而膨脹的概念。1929年, 哈勃發現星系退行速度與距離成正比的關系(見 哈勃定律),從此以後,弗裡德曼宇宙模型受到廣泛的重視。凡 宇宙常數 Λ=0的均勻的、各向同性的宇宙模型,通稱為弗裡德曼宇宙。若用 ρ 0p 0Kc 2R 0 2代表當今宇宙物質密度、壓力和空間曲率值,則有:

式中 q 0H 0R 0分別為 減速因子、 哈勃常數和宇宙距離標度因子的現時值。因 p 0/ c 2ρ 0,所以

  當宇宙常數Λ=0時,一切均勻的、各向同性的模型都是不穩定的。弗裡德曼宇宙是一個膨脹著的體系。由於膨脹總是在物質密度無窮大時開始,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現奇點。奇點是當前正在探討的一個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