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於特徵理論的求解雙曲型偏微分方程組的近似方法。它產生較早,19世紀末已經有效地為人們所使用。電子電腦出現以後,又得到瞭進一步的發展,並在一維不定常流和二維定常流等問題中得到瞭廣泛的應用。

  考慮兩個引數的一階擬線性方程組

  (1)

式中 UFn維向量, An× n階矩陣。如果矩陣 An個實的特征值,且有 n個線性無關的左特征向量,即存在可逆矩陣

和實對角矩陣

使

則稱方程組(1)為雙曲型的,其中 λ i( i=1,2,…, n)為矩陣 A的特征值。此時(1)可改寫成

(2)

如果用 u jf j表示 UF的元素,那麼(2)可改寫成

(3)

引入方向 τ j ,於是有

可見,(3)的第 i個方程中隻包含函數 u 1u 2,…, u n在方向 τ j上的方向導數。因此,它是由方程

(4)

所確定的曲線上的函數值之間的一個關系式。也就是說,(4)所確定的曲線上的函數值是不能任意給定的,必須滿足方程(3)中的第 i個方程。通常稱該曲線為第 i族特征線,而稱(3)中的第 i個方程為第 i族特征線上的相容關系。利用特征線(4)上的相容關系(3)來求方程(1)的解的方法叫特征線法。

  下面以n=2情況為例來說明此種方法。設在兩個鄰近的點Q1Q2上已知函數值相應為(u嶛,u嶜)和(u嶡,u

),並設過 Q 1的第一族特征線與過 Q 2的第二族特征線相交於 Q 3(圖 1 )。此時,可用如下的方法來近似地求出點 Q 3的位置和其上的函數值。

  第一族特征線的方程是

,故點 Q 1的坐標( x (1)t (1))和點 Q 3的坐標( x (3)t (3))之間有如下的近似關系:

(5)

和上面一樣,上標( j)表示它是點 Q j上該量的值。類似地,在點 Q 2的坐標( x (2)t (2))和 Q 3的坐標( x (3)t (3))之間有如下的近似關系:

(6)

從方程(5)和(6)可解得點 Q 3的坐標的近似值。

  另外,根據(3)在第一族特征線上函數值之間有關系

\ n

Q 1Q 3處的函數值之間近似地有如下的關系式:

類似地,在第二族特征線 上有關系式

從方程(7)與(8)可解得點 Q 3上的函數的近似值。

  如果在一條處處不與特征線相切的“空向”曲線段AB上給定初值,那麼用上面所敘的方法可以求出由過點A的第一族特征線和過點B的第二族特征線所圍的區域內各點上的值(圖2

)。

  如果(5)和(7)中的系數和右端項改成Q1Q3上相應量的平均值,把(6)和(8)中的系數和右端項改成Q2Q3上相應量的平均值,那麼可以把計算結果從一階精度提高到二階精度。

  上面敘述的特征線法是用特征線作網格的,其特點是物理圖像比較清楚,但網格顯得不大規則。也可以用x-t平面上的規則網格,相應的方法稱為特征-差分方法,其特點是采用矩形網格,但不像通常的有限差分方法那樣直接利用方程(1)而是利用特征線上的相容關系來確定各網點上的函數值。

  特征線法已被推廣到多維的情形。對三維情形,已提出的方法有四面體特征法、五面體特征法、參考面特征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