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聲效應為基礎的一種新型光譜分析檢測技術。它是光譜技術與量熱技術結合的產物,是20世紀7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檢測物質和研究物質性能的新方法。

  簡史 1880年A.G.貝爾發現固體的光聲效應,1881年他又和J.廷德爾和W.K.倫琴相繼發現氣體和液體的光聲效應。他們將氣體密封於池子裏,用陽光間斷照射池中樣品,通過接到池上的一個聽筒聽到瞭某種聲響。

  20世紀60年代以後,由於微信號檢測技術的發展,高靈敏微音器和壓電陶瓷傳聲器的出現,強光源(激光器、氙燈等)的問世,光聲效應及其應用的研究又重新活躍起來。對大量固體和半導體的光聲研究發現,光聲光譜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新技術。

  原理 用一束強度可調制的單色光照射到密封於光聲池中的樣品上,樣品吸收光能,並以釋放熱能的方式退激,釋放的熱能使樣品和周圍介質按光的調制頻率產生周期性加熱,從而導致介質產生周期性壓力波動,這種壓力波動可用靈敏的微音器或壓電陶瓷傳聲器檢測,並通過放大得到光聲信號,這就是光聲效應。若入射單色光波長可變,則可測到隨波長而變的光聲信號圖譜,這就是光聲光譜。若入射光是聚焦而成的細束光並按樣品的x-y軸掃描方式移動,則能記錄到光聲信號隨樣品位置的變化,這就是光聲成像技術。

  儀器 光聲光譜的設備及其原理如圖所示。

入射光為強度經過調制的單色光,光強度調制可用切光器。光聲池是一封閉容器,內放樣品和傳聲器。圖中所示的是固體樣品,樣品周圍充以不吸收光輻射的氣體介質,如空氣。若是液體或氣體樣品,則用樣品充滿光聲池。傳聲器應很靈敏,對於氣體樣品,電容型駐極體傳聲器比較適宜,它配以電子檢測系統可測 10 - 6℃的溫升或 10 - 9焦/(厘米 3·秒)的熱量輸入。對於液體和固體樣品,最好采用與樣品緊密接觸的壓電陶瓷檢測器。

  應用 由於光聲光譜測量的是樣品吸收光能的大小,因而反射光、散射光等對測量幹擾很小,故光聲光譜適於測量高散射樣品、不透光樣品、吸收光強與入射光強比值很小的弱吸收樣品和低濃度樣品等,而且樣品無論是晶體、粉末、膠體等均可測量,這是普通光譜做不到的。光聲效應與調制頻率有關,改變調制頻率可獲得樣品表面不同深度的信息,所以它是提供表面不同深度結構信息的無損探測方法。光聲技術是無機和有機化合物、半導體、金屬、高分子材料等方面物理化學研究的有力手段,在物理、化學、生物學、醫學、地質學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光聲技術在不斷發展,二氧化碳激光光源紅外光聲光譜儀適用於氣體分析;氙燈紫外-可見光聲光譜儀適用於固體和液體的分析;傅裡葉變換光聲光譜儀能對樣品提供豐富的結構信息。光熱偏轉光譜法、光聲喇曼光譜法、光聲顯微鏡、激光熱透鏡法及熱波成像技術都在迅速發展。

  

參考書目

 A.Rosencwaig,Photoacoustics and PhotoacousticSpectroscopy,John Wiley &Sons,New York,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