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原子受質子激發後產生的特徵 X射線的能量和強度來進行物質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簡稱質子 X射線螢光分析,英文縮寫為PIXE。

  質子X射線螢光分析是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多元素微量分析技術,其分析靈敏度可達10-16克,相對靈敏度可達10-610-7克/克。原則上可分析原子序數大於13的各種元素。80年代前期,可實際測定的元素有:自鋁至鈰(氬、氪、氙、锝、鈀和碲除外)、自鉭至鉍(錸、鋨、銥除外)、釷和鈾,有的設備還可分析鎂和硼,共可測52種元素。

  基本原理是用高速質子照射樣品,質子與樣品中的原子發生庫侖散射。原子內層電子按一定幾率被撞出內殼層,留下空穴,較外層電子向這個空穴躍遷時發射出特征X射線。用探測儀器探測和記錄這些特征X射線譜,根據特征 X射線的能量可定性地判斷樣品中所含元素的種類,根據譜線的強度可計算出所測元素的含量。

  質子X射線熒光分析的主要實驗裝置包括:①加速器,一般用質子靜電加速器,選用能量為1~3兆電子伏的質子,在此能量范圍內,質子激發X射線的產額高,靈敏度高;質子的能量再高時,將會引起許多核反應,使本底增大;能量再低時,質子的穿透能力下降,隻能用於表面分析。②靶室(或稱散射室),是分析樣品放置處,其中有特制的樣品架,並且包括質子束準直系統、均束裝置和集束裝置,有探測窗連接探測器,靶室和真空系統相連接。③X射線能譜分析儀,常用矽(鋰)能譜儀。在質子束照射下,樣品發射出的特征X射線穿過鈹窗、空氣層和吸收片,進入矽(鋰)能譜分析儀。這種譜儀在一次測量中可以記錄樣品中所有可分析元素的特征 X射線譜,配合電子計算機,可進行在線分析,直接給出各元素的含量。

  質子 X射線熒光分析一般在真空中照射樣品(稱作真空分析或內束技術),但也發展瞭一種非真空分析技術(或稱外束技術),即將質子束從真空室中引出,在空氣(或氦氣)中轟擊樣品。真空分析可能引起厚樣品積累正電荷(質子電荷)而吸引周圍電子,造成本底增高。非真空分析由於樣品周圍空氣電離而有導電性,可消除電荷積累;空氣有冷卻作用,可使樣品不易損壞。此外,在真空室外更換樣品比較方便,液體或放氣樣品不受限制,樣品尺寸也可不受靶室的限制。但是空氣中的氬和氪對某些輕元素的分析有幹擾作用。

  在質子X射線熒光分析中所測得的X射線譜是由連續本底譜和特征 X射線譜合成的疊加譜。樣品中一般含有多種元素,各元素都發射一組特征X射線譜,能量相同或相近的譜峰疊加在一起,直觀辨認譜峰相當困難,需要通過復雜的數學處理來分解 X射線譜。解譜包括本底的扣除、譜的平滑處理、找峰和定峰位、求峰的半高寬和峰面積。譜的數學解法已研究出多種,並已編制成計算機程序。從解 X射線譜中可得到某一待測元素的特征譜峰的面積(峰計數),根據峰面積可計算出該元素的含量。這種直接計算的辦法需要對探測系統標定探測效率、確定探頭對靶子所張立體角、測定射到靶子上的質子數等。

  在實際分析工作中多采用相對測定法,即將試樣和標樣同時分析比較,設試樣和標樣中待測元素的特征X射線譜峰計數為NXNS,含量為WXWS,則得:

WXNXWS/NS

  

參考書目

 任熾剛等著:《質子X熒光分析和質子顯微鏡》,原子能出版社,北京,1981。

 S.Johansson and T.Johansson,Analytical Application of Particle Induced X-Ray Emission,NuclearInstruments and Methods,Vol.137,pp.473~516,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