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醋酸,因是醋的主要成分而得名。為分子中含有兩個碳原子的飽和羧酸,分子式CH3COOH。

  發現 中國古代就有關於制醋的記載。1788年法國化學傢A.-L.拉瓦錫確定瞭乙酸是由空氣氧化乙醇產生的;1789年俄國化學傢T.E.洛維茨制得結晶的乙酸,並稱之為冰醋酸;1844年德意志化學傢H.科爾貝全合成瞭乙酸,這是用純化學方法合成有機化合物的一個重要例子。

  存在 乙酸在自然界分佈很廣。例如在水果或植物油中,主要以酯的形式存在;在動物的組織內、排泄物和血液中以遊離酸的形式存在。許多微生物可以將不同的有機物通過發酵轉化為乙酸。

  性質 純乙酸為無色液體;具有刺激性臭味;熔點16.6°C,沸點117.9°C,相對密度1.0492(20/4°C)。純乙酸在16°C以下時,能結成冰狀的固體,所以常稱為冰醋酸。乙酸易溶於水、醇、醚和四氯化碳,不溶於二硫化碳。當水加到乙酸中,混合後的總體積變小,密度增加,直至分子比為1:1,相當於形成一元酸的原乙酸CH3C(OH)3,進一步稀釋,不再發生上述體積的改變。乙酸的水溶液是一個典型的弱電離酸(Ka=1.75×10-5)。

  制法 發酵法 利用淀粉發酵所得的淡酒液(含6%~9%乙醇),在醋母菌的作用下,於35°C左右進行發酵,淡酒液就被空氣氧化成醋。中國是用米或酒來釀醋的,由米制成的稱為米醋,由酒制成的稱為酒醋,其本質一樣,因為由米制醋也是要通過酒的過程。醋中除含有3%~6%的乙酸外,尚含有其他有機酸、酯類和蛋白質。發酵法主要用來制食用醋。

  合成法 是工業生產乙酸的主要方法。

  ① 以乙醛為原料,乙醛在乙酸錳、乙酸鈷催化下,於50~80°C、8~10大氣壓下,與空氣進行液相氧化,即可形成乙酸。目前中國即用此法大量生產乙酸。

  ② 以甲醇為原料,甲醇在鈷催化劑存在下,與一氧化碳於215°C、138大氣壓下進行反應,即可直接合成乙酸。若用銠絡合催化劑,反應可在較低的溫度和壓力(150~200°C,33~65大氣壓)下進行。

  ③ 以丁烷和丁烯為原料:用丁烷為原料,以乙酸錳、乙酸鈷作催化劑,在10~54大氣壓下和95~100°C經空氣氧化,首先生成乙酸和丁酸的混合物,後者繼續氧化也生成乙酸;如用丁烯作原料,首先生成乙酸仲丁酯,後者再進一步氧化生成乙酸:

  應用 乙酸的工業用途極廣,主要用於制造聚乙酸乙烯酯和纖維素乙酸酯(又稱醋酸纖維)。聚乙酸乙烯酯可制成薄膜和粘合劑,也是合成纖維維綸的原料。纖維素乙酸酯可制造人造絲和電影膠片。乙酸另一主要用途是合成酯,低級醇形成的酯是優良的溶劑,廣泛用於油漆工業。乙酸是氧化反應的良好溶劑。它是對二甲苯氧化生產對苯二甲酸的優良溶劑。乙酸也是有機合成工業的重要原料,由它可以合成乙酸酐、丙二酸二乙酯、乙酰乙酸乙酯、鹵代乙酸等;也可制造藥物如阿司匹林、農藥2,4-滴、巴黎綠等。許多乙酸鹽在工業生產中也有應用,如乙酸鋁是媒染劑,也是醫藥用的消毒和收斂劑,乙酸鉛是油漆顏料鉛白;四乙酸鉛是有機合成試劑,它可使1,2-二醇氧化成醛或酮;乙酸鈉、乙酸鉀為弱酸鹽,是生物化學上普遍應用的緩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