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化學感測器,屬於敏化的離子選擇性電極,是在離子選擇性電極(包括氣敏電極)的敏感膜表面覆蓋一層很薄的含酶凝膠或懸浮液而製成的,有的電極外面還有一種滲析膜。

  1962年L.克拉克提出酶電極的原理,1969年G.G.吉伯特製成酶電極。80年代初,已用於測定尿素、葡萄糖、氨基酸、扁桃苷、青黴素、核苷酸、肌酸酐、膽甾醇、乙醯膽鹼、穀醯胺、鳥嘌呤以及磷酸根、硫酸根、硝酸根等無機離子。

  測量量時,樣品中待測的底物向膜層表面擴散,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發生反應,生成物為離子選擇性電極所響應,通過測定相應的電勢即可求得樣品中底物的濃度。以尿素電極為例,在尿素酶的催化作用下,尿素發生下列水解反應:

生成的NH4+NH4+-電極或氨氣敏電極檢出。

  酶電極的優點是選擇性好,測量速度快,使用方便,不破壞樣品,特別是能用於生物溶液和活體組織中某組分的連續監控,將在生化研究和臨床檢測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