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生物鹼,分子式為C15H21N>3O2。它存在於非洲西部產的一種豆料植物毒扁豆的種子中。1864年 J.約佈斯特和 O.黑塞從毒扁豆中獲得。從乙醚中析出的毒扁豆堿呈片狀結晶;熔點105~106℃,但該晶體不穩定,易變為熔點86~87℃的結晶;比旋光度[α]D25-120°(苯),[α]

-76°(氯仿);微溶於水,可溶於乙醇、苯、氯仿或脂肪油中。毒扁豆堿的晶體或其溶液,在熱、光、空氣和微量金屬存在下,很容易變成紅色,對堿更不穩定,能被氧化為紅色依色林,使產物失去療效。

  毒扁豆堿可以抑制體內膽堿酯酶的活力,是一種副交感神經興奮劑,主要用於治療青光眼,其效力較毛果蕓香堿強而持久,可維持幾個小時至幾天。目前在中國還用作中藥麻醉的催醒藥。毒扁豆堿性質不穩定,配制成水溶液後必須貯於密閉避光的非堿性玻璃瓶中,並在一周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