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莨菪烷型生物鹼,它存在於茄科植物中。分子式 C17H21>NO4。1892年E.施密特首先從東莨菪中分離出來。

  東莨菪堿為粘稠糖漿狀液體;味苦而辛辣;比旋光度[α]D20-18°(乙醇)或-28°(水);易溶於乙醇、乙醚、氯仿、丙酮和熱水,微溶於苯和石油醚,在冷水中溶解度尚可;能與多種無機或有機酸生成結晶的鹽。在稀堿中易消旋化生成D,L-東莨菪堿,失去光學活性。與氯化汞反應生成白色沉淀。

  東莨菪堿以洋金花為原料提取得到。中國的中藥麻醉劑洋金花制劑,源於公元2世紀名醫華陀的麻沸散,其有效成分就是東莨菪堿。

  東莨菪堿為顛茄中藥理作用最強的一種生物堿,可用於阻斷副交感神經,也可用作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劑。它的作用類似顛茄堿,但作用較強且較短暫。臨床用的一般是它的氫溴酸鹽,可用於麻醉鎮痛、止咳、平喘,對動暈癥有效,也可用於控制巴金森病的僵硬和震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