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母巖經物理崩解作用形成的碎屑巖物質,通過機械搬運、沉積,成巖作用而形成的巖石。全稱陸源碎屑巖。如將泥質巖劃歸這類巖石,則其總量約占全部沉積巖的65~89%。陸源碎屑巖包括4種基本組成部分:碎屑(顆粒)、雜基、膠結物和孔隙。雜基和膠結物又合稱為填隙物。它們之間的組合關係,反映瞭沉積物形成時的流體的類型、沉積物的形成過程,以及沉積環境的某些特徵。本類巖石按碎屑粒度可劃分為礫巖(角礫巖)、砂巖、粉砂巖和泥質巖。這些巖石在物質組成、結構、構造,以及巖石組合和巖體體特征諸方面均有明顯差導。深入研究這些內容對恢復古環境具有重要意義。此外,許多礦產資源,如煤、石油、天然氣、地下水、砂礦床、層控礦床,以及若幹非金屬礦床,都與陸源碎屑巖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