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性破裂、剪切和研磨作用而產生的一種固結的細粒巖石。廣泛分佈於地殼淺層斷層帶內,呈帶狀延伸。碎裂巖由碎斑和基質組成。碎斑是原巖碎裂的角礫或礦物的碎粒,基質主要是原巖的微細碎礫,又稱碎基,其粒徑小於2毫米(見圖)。

內蒙古八裏罕—紅山北北東向斷裂帶內的細粒碎裂巖 在某些碎裂巖中,還可能有外源源物質和由於蝕變而形成的新 礦物。碎斑的形狀與斷層帶的力學性質以及原巖的物理性質有關。一般來說,張性斷層帶中,碎斑多呈棱角狀;壓性斷層帶中,碎斑多為透鏡狀,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圓化。由同一次斷層活動產生的碎裂巖中,同成分的碎斑形狀可能相似。碎斑內部具有微破裂,也可出現輕度塑性變形的光學應變效應,如波形消光、變形紋、變形帶、 膝折帶、機械雙晶及其彎曲等。碎裂巖一般具有碎斑結構、碎粒結構,塊狀構造和帶狀構造,球對稱 組構或低密度的優選方位。按碎斑與基質的含量比例,可將碎裂巖分為:初碎裂巖,基質占10~50%;碎裂巖,基質占50~90%,主要粒級在0.5~1.0毫米之間;超碎裂巖,基質為90~100%,主要粒級小於0.1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