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進勘探坑道普遍採用的破碎巖石方法。鑿巖是用鑿巖機具在巖石中鑿成炮眼;爆破是利用在炮眼內裝入的炸藥瞬間釋放出巨大能量破碎巖石。採用鑿巖爆破法掘進坑道的工藝過程包括鑿巖、爆破、通風、排水、裝巖、運輸(傾斜坑道、垂直坑道為提升巖石)以及支護。

  17世紀以前掘進坑道主要是採用手工鑿巖和利用黑色火藥爆破以及人力裝運巖石。19世紀後期研製成瞭掌上型鑿巖機,瑞典化學傢A.B.諾貝爾發明瞭硝化甘油炸藥,形成瞭現代鑿巖爆破法掘進坑道的基基礎。當前,各國掘進坑道基本上實現瞭機械化掘進。為瞭減輕勞動強度、改善工作條件和提高掘進速度和勞動生產率,中國在掘進勘探坑道中,卓有成效地將鑿巖、裝巖和運輸等主要工序使用的機械設備配套成短淺坑道和中深坑道兩條機械化作業線。

  坑探工程采用的爆破方法有以下5種:

  ① 坑道炮眼爆破。在坑道中按一定要求佈置深度小於3米,直徑小於50毫米的炮眼,炮眼中裝入炸藥在其餘空間部分裝填炮泥然後進行爆破。衡量爆破效率的主要指標為炮眼利用率,即爆破後坑道內進尺數與炮眼平均深度之比。為瞭提高炮眼利用率必須合理確定炮眼排列、數目、深度和裝藥量。

  ② 壓縮爆破。在可塑性較好的土層中施工小圓井時,采用的一種爆破方法。為使爆破時不破壞井口,形成漏鬥狀井口,先從地表挖一直徑0.8米、深1米左右的小圓井。然後在小圓井中心根據土質的性質及幹濕程度,使用洛陽鏟等鉆鑿工具,打一直徑35~55毫米深1米到數米的炮眼。在炮眼中裝入起爆藥包,炸藥應是高能的,但猛度及烈性均較小(常用煤礦安全炸藥或銨油炸藥),封好炮口,經一次爆破即可將炮眼周圍的土層壓縮形成圓柱形空洞,再將井壁略加修整即可成井。此法簡稱“一炮成井”。如深度不夠,可在井底中心再打一個炮眼,進行爆破,加深淺井。

  ③ 拋擲爆破。利用炸藥的能量不僅破碎巖石,而且將大部分爆破的巖石拋擲出一定距離,即在炸藥包爆炸的地方形成所需要的槽溝。如在陡坡上掘進探槽時,此法效果很好。

  ④ 松動爆破。在某些特殊礦種如雲母、石英中掘進坑道,或在坑道圍巖不穩定的情況下,為瞭減少對礦物或巖石的破壞而采用松動爆破。

  ⑤ 光面爆破。采用坑道周邊炮眼控制炸藥的破壞能量,使坑道斷面按設計輪廓線破碎。爆破後坑道四壁達到平整,能最大限度地不破壞圍巖,因而使坑道的超挖量和欠挖量很少。光面爆破要求坑道的周邊眼與坑道中心線平行,炮眼增多,距離減小。為使炮眼內少裝炸藥,炸藥包直徑比炮眼直徑要小很多,此種裝藥方法稱為不耦合裝藥結構。如此可使藥包與炮眼壁之間留有一定空隙,減少炸藥爆炸時破碎巖石的能量,避免在藥包周圍產生壓碎圈和過多的放射狀裂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