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宇宙空間降落到地面並保持其原始特徵的固態物體。隕石含有最古老的太陽系物質,可作為隕石母體外部和內部原始的和高度演化的物質的樣品。隕石記載瞭太陽和銀河系效應,借此可獲得有關地球、其他行星、衛星、小行星及太陽成因,演化和化學組成的資料。有一些隕石含有富鈣鋁的難熔包體,借此可以追溯太陽系形成以前的事件,如超新星爆發合成的某些核素(碘-129、鈈-244、鈀-109及鋁-26等)在太陽系形成以前就加入前太陽系的原始物質。另一些隕石含有來自星際介質巨大分子雲的有機機物質。隕石還可以為行星遙感資料的解釋提供物理和化學的信息。在實驗室內可以對隕石進行多學科的綜合研究,其主要目的是建立太陽系的起源及早期演化歷史。

  全世界(不包括南極洲)已知的隕石降落事件(包括觀察到降落和未觀察到降落而發現的隕石)約2500次。自1969年至1989年在南極地區發現和收集瞭約11000多塊隕石樣品,這些隕石統稱為南極隕石。隕石按其降落或發現處附近的城鎮或郵局而命名,南極隕石則按發現隕石最近的地理位置而命名。南極隕石的名稱由3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發現和回收隕石的地區,如南極的Yamate或Allan Hills地區;第二部分是兩位數,表示發現和收集隕石樣品的年度或野外收集隕石的季節,如77為1977~1978年野外季節回收的隕石;第三部分為在該地區回收隕石樣品的序號。例如 Allan Hills82100隕石樣品,表示在Allan Hills地區1982~1983年野外季節回收的第100塊隕石樣品。

  根據隕石中金屬鐵-鎳、矽酸鹽相和硫化亞鐵的相對比例,將隕石分為3類。

  ①鐵隕石,金屬鐵-鎳約為95%,是較普遍的隕石類。根據其鎵、鍺和鎳的含量及結構構造特征可分為不同的化學群(ⅠAB、ⅠC、ⅡAB、ⅡC、ⅡD、ⅡE、ⅡF、ⅢAB、ⅢCD、ⅢE、ⅢF、ⅣA及ⅣB),鐵隕石的內部構造特征可提供隕石的母體冷卻速率和大小的信息,隕石母體的大小一般為50~200千米之間。

  ②石-鐵隕石,金屬鐵-鎳約為50%,這是一個定義不太確切的隕石群,除它們均是由金屬鐵-鎳和矽酸鹽的混合物組成這一點外,各種亞類很少有共同之處。石-鐵隕石在南極洲和非南極洲隕石中都很少,僅在南極地區收集到4塊石-鐵隕石樣品,有兩類隕石包含瞭大多數石-鐵隕石,即橄欖隕鐵(橄欖石-金屬)及中鐵隕石(橄欖石-古銅輝石-金屬)。

  ③石隕石,金屬鐵-鎳小於20%。石隕石可劃分為球粒隕石和無球粒隕石。球粒隕石是石隕石中最原始的物質,由矽酸鹽(主要是橄欖石和低鈣輝石)、鐵的硫化物(隕硫鐵)和鐵-鎳金屬合金的混和物組成,它們通常含有直徑為0.2~2毫米的球粒,按礦物和化學組成球粒隕石又分為:頑火輝石球粒隕石(EL,低鐵群頑火輝石球粒隕石和EH,高鐵群頑火輝石球粒隕石)、普通球粒隕石(H,為高鐵群;L為低鐵群;LL為低鐵低金屬群)及碳質球粒隕石。碳質球粒隕石又可分為4個化學群:CI、CM、CO和CV。無球粒隕石與某些地球巖石非常相似,具火成結構,最普通的類型是橄輝無球粒隕石,具玄武巖結構,有一些無球粒隕石受到過沖擊作用,在礦物玻屑內常有火成碎片。

  大多數隕石來自碎裂的小行星體(隕石母體),鐵隕石代表隕石母體核的物質,石-鐵隕石(橄欖隕鐵)代表核-幔邊界的物質,石隕石代表隕石母體表面或近表面的巖石。

  一般來說,在南極地區發現和收集的隕石樣品類型與非南極隕石的類型相似,但在南極隕石樣品中,除已知的隕石類型外,還發現一些獨特的和新的隕石類型。例如,已在南極隕石中發現8塊來自月球的月球隕石,它們都是富長石的角礫巖(斜長巖質角礫巖),從化學組成看,它們不僅是來自月球高地,而且是來自從地球表面不可能見到的月球遠邊或背面,它們代表瞭5次不同的沖擊和降落事件。此外,在南極隕石中還發現2塊可能是來自火星的火星隕石。月球隕石和火星隕石的發現,表明隕石除來自小行星帶外,還有其他的來源,這是隕石學和天體化學研究領域的重大突破。

  

參考書目

J.T.Wasson,Meteorites:Their Record of Early Sclar-System History,W.H.Freeman and Company,New York,1985.